光伏系统直流串联电弧故障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已有很多光伏电站投入运行。随着电站中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不断出现了很多故障。其中,直流串联电弧故障由于人工巡检难以发现、没有过零点等因素成为了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如果发现不及时,电弧持续燃烧会达到电站周围杂草的着火点,发生火灾。因此,光伏电站迫切需要一套判断准确率高的直流串联电弧检测算法。本文研究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弧检测算法,运用电流滤波后信号的平均值、最大值、变化率最大值、小波系数方差和小波系数模极大值5个特征量来表征信号的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际输出和理想输出的偏差较大,不适用于高噪声的检测环境。为了在高噪声环境中保持较高的检测准确率,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直流串联电弧检测方法。首先构造信号的时频谱,然后以时频谱图中各时频点对应的值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设计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电弧故障检测。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和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都可以生成时频谱图。STFT是以能量密度来表示各时频点的值,DWT是以小波系数模值来表示的。经实验验证,两种方法都可清晰区分直流串联电弧故障电流特征和正常工作电流特征,进而准确地检测出光伏系统直流串联电弧故障。考虑到训练组的迭代次数、输出结果收敛速度等因素,DWT+CNN方法更优。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还设计了光伏电站电弧系统级检测和保护。在含有逆变器的系统中,当电流信号中混有开关噪声时,时频谱图依然可以反映出电弧故障的特征。通过分析直流串联电弧故障对光伏系统直流侧及交流侧的影响,提出了各线路电弧保护之间的配合方式以及与光伏阵列其他类型故障的区分方法。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主要围绕赞比亚铁路有限公司(ZRL)面临的机车问题展开研究。近年来,赞比亚公路网的货运量不断增加,铁路网的货运量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运价比较低的铁路,货主宁愿选择运费比较高昂的公路运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赞比亚铁路公司机车运用效率不足,无法及时为货物运输提供充足的机车,导致货物运送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赞比亚铁路公司的机车运用效率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解决类似机
空车调配是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重要环节之一。高质量的空车调配计划对于铁路运输生产的效率至关重要,特别是当空车数量不足时。而空车数量不足在发展中国家铁路系统中很常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能够在考虑空车数量不足的情况下,给出较为优化的空车调配计划。本文建立了网络模型,刻画空车产生地(卸车点)和空车需求地(装车点)之间的空车流。该模型一方面通过最小化综合调配费用追求调配计划的优化
在我国,新增汽车的燃料消耗占据每年新增石油消费量的70%,而大型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源也被指与汽车尾气有关。在“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下,内燃机如何高效地实现节能减排是决定内燃机工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氢气,因能量密度集中、制取途径多样、燃烧零碳排放、可再生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清洁代用燃料。然而,进气道喷射氢内燃机在实际应用中进气道内易出现氢气堆积,进而导致早燃、回火等异常燃烧现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隧道病害的发展与演化迅速,给隧道结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为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隧道病害辨识与结构健康状态评价研究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现场专项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数值模拟以及数值计算,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隧道病害特征与辨识方法、考虑衬砌背后空洞和结构裂缝的隧道结构健康劣化演变机理、隧道结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方法和隧道结构健康控制策略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随着重工业的日益发达,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逐渐消耗殆尽,能源问题变得越发棘手,所以太阳能作为环保可再生能源被制备成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可持续性发展逐渐得到了研究人员们的关注。太阳能电池既是极具希望的抵消碳排放的设备,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替代方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有机-无机(FA-Cs)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为其实验操作简单、光电转换特性高效和器件稳定性优异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铁拉网发展迅猛,走在世界前列。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的高铁线路网规模庞大,但在建设过程中其管理水平却相对较低,工程建设中的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工程项目管理主要靠管理者的主观经验,在工程项目中的各方面管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也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利用更加精细
脱离了电气集中控制范围的铁路专用线区段称为“铁路专用线非电气化区段”。该区段缺少电气化改造,无法像常规的电气化区段一样实现调度集中,但是铁路相关部门出于安全和管理的需要,不能像以前单纯依赖人工确认列车在轨状态,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技术方案解决专用线非电气化区段的列车不可视化问题。基于以上目的,本文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本文通过对现有列车定位方式进行分析对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经济效益最优和数据准确有效的
旋挖挤扩灌注桩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变截面桩,其在抗拔方面改变了传统直桩的承载机理,具有优异的抗拔特性。对于挤扩效应对旋挖挤扩灌注桩抗拔性能的影响基本未有研究。现有规范对极限承载力的取值都是在直桩的基础上加上承力盘的相关经验承载力,并未考虑挤扩成盘的挤土效应对承载力的影响,因此造成工程设计中承载力与实际承载力相差较大。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ABAQUS为工具,采用亚塑性本构模型,通过室
Hairatan Mazar-e-Sharif铁路项目建立于2011年。项目开始时,阿富汗没有可以管理铁路运营的设备和机构,也没有有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来监督正常铁路运行。针对上述情况,必须保持并改进相关基础设施处于可用且安全的状态。为实现这些目标,本文试图寻找一些有用的方法,以便找到可以执行预防性维护活动的最佳拥有间隔。其目的是减少列车运行和基础设施拥有时间之间的不便。在该模型中,列车空闲期通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