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美学观的人际意义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而人们交流的目的主要就是与人互动:建立并保持一定的社会联系。在当代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到一种趋势,即更强调语言的人际的,变化的和可协商的意义,这与传统语言学研究中只注重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固定的,以内容为基础的,稳定的语义关系有很大不同。通过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说话者或是故事人物的社会关系,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态度等。评价理论是在对语言的人际意义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入门》(1994)中,对人际意义的讨论集中在语气和情态方面,而在新韩礼德学派马丁和怀特(Martin & White)历经十五年研究于2005年出版的专著《评价语言—英语评价系统》(2005)中,评价成为话语分析手段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评价理论也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研究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在评价系统的三个子项中,态度包括情感,判定和鉴别。但是,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理论,评价系统有待于完善。美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审美属性、研究日常言语活动和言语行为,既作为交际活动又作为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本论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系统和美学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对小说《傲慢与偏见》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评价系统的子项—态度是如何在小说中实现的。评价理论把子系统—态度中的情感、判定和鉴别进一步分为肯定和否定,通过分析,我们发现:(1)其理论依据源自语言的审美属性,即语言是全息的正负美。(2)表示态度的词语中存在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否定的结构。(3)语篇中表示否定的词语占大多数,当被评价对象不同时其表达的意义不只是否定,也可以表达肯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