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目前已经成为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多重耐药性病原菌,世界各处都有MRSA感染的出现,且该菌可以在动物、人之间传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也是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于MRSA和MRSE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在临床上很难根治,故寻找新型的结构新颖、活性显著和抗药机制独特的具有抗MRSA、MRSE活性的化合物显得十分迫切。抗MRSA与抗MRSE天然产物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微生物具有物种丰富,代谢途径多样等特点,其次生代谢产物已成为前体药物的重要来源,随着研究深入,陆生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出新率在降低,重复率在增加,人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海洋上,海洋来源微生物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天然产物分离源,目前已经有多种新的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被发现。本实验从我国大亚湾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0株真菌,采用MRSA和MRSE菌株作为指示菌进行了活性筛选,最终发现了一株具有较强活性的菌株。编号L1,对L1进行了菌种鉴定,表明该菌为烟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对菌株L1进行大发酵,以抗MRSA、MRSE活性为指标,通过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大孔吸附树脂、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最终分离鉴定得到5个化合物,编号为H3-1(Xanthocillin X monomethylether.)、H3-2(6’,8’-dimethoxy xanthocillin X monomethylether.)、H3-3(xanthocillin X dimethylether)、H4-1(皮甾酮类化合物)、H3G4-1(xanthocillin analogue BU-4707)。其中H3-1、H3-2、H3-3、H3G4-1均显示出抗MRSA活性。其MIC值分别为3.13μg/ml,25μg/ml,0.78μg/ml,0.39μg/ml。上述4个化合物还具有抗MRSE活性,其MIC值分别为:3.13μg/ml,6.25μg/ml,3.13μg/ml,1.57μg/m。针对化合物H4-1进行了培养基单因素的优化,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条件,确定了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种类以及最适浓度。本论文对筛选后的海洋来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共从中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其中四个化合物具有抗MRSA和抗MRSE活性,为新药的开发提供菌种以及化合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