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日本Goto、日本Utsunomiya、法国Berthoux和我国瑞金模型对IgA肾病进展至ESRD风险的预测能力,并初步建立符合我国IgAN特点的ESRD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998年6月至2014年6月间IgAN确诊患者535例,完善基线资料及随访信息采集。其中356例结局明确的患者纳入模型验证组,分别评价四种模型对验证组患者ESRD发生风险的预测能力。535例患者全部纳入模型建立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危险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利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建立新的风险预测模型。以分辨力及校准度评价各模型的预测能力。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诊断模型分辨力,AUC>0.9表示模型分辨力较高,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各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p>0.05表示模型校准度较好。结果:验证组356例患者中有38例进展至ESRD。Goto模型对2年、5年内ESRD发生风险预测的分辨力较高(2年AUC=0.958,5年auc=0.950,p<0.05),10年风险的分辨力稍低(auc=0.876,p<0.05)。utsunomiya模型对2年、5年、10年风险的分辨力总体较高(2年auc=0.923,5年auc=0.933,10年auc=0.915,p<0.05)。berthoux模型的分辨力均较低(2年auc=0.819,5年auc=0.808,10年auc=0.780,p<0.05)。瑞金模型对2年、5年、10年风险预测的分辨力均较高(2年auc=0.946,5年auc=0.939,10年auc=0.931,p<0.05)。四种模型的校准度均较好(p>0.05)。模型建立组535例患者中有40例进展至esrd,151例失访。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增长、egfr下降、初始血肌酐升高、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尿蛋白排泄量升高、贫血、低白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总胆红素降低、血清c3降低、严重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新月体形成比例增高、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增高等15项指标是igan进展至esr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β=2.204,hr=9.062,p=0.004)、细胞性新月体及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形成比例(β=2.004,hr=7.422,p=0.039)和egfr(β=-0.069,hr=0.934,p<0.001)是我国igan患者进展至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新模型预测的分辨力高于上述四种模型(2年auc=0.964,5年auc=0.965,10年auc=0.959,p<0.001),校准度亦较高(?2=9.905,p=0.272)。结论:goto模型2年、5年风险预测能力优于其他三种模型,瑞金模型10年风险预测能力最佳,Utsunomiya模型预测能力总体较好,较上述两种模型稍差,Berthoux模型预测能力最差。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细胞性新月体及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形成比例和eGFR是我国IgAN患者进展至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新模型对2年、5年、10年内ESRD发生风险具有较高分辨力和校准度,新模型危险分层可实现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及分层管理,总体预测能力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