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他模式相比,DB模式在项目工期、费用及质量目标方面均具有优势,已成为国际工程承发包模式的主流趋势。国内,在工程建设领域,DB模式也得到积极推广,但截至目前,仍处于探索应用阶段,没有建立起系统成熟的管理体制,建设项目DB模式的风险管理亦存有不足。建设项目风险分为外部环境风险及内部环境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指社会风险及自然风险等客观风险,内部环境风险主要指项目主体行为风险。DB模式下,项目合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业主或其委托的设计单位完成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后,总承包商完成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施工任务,并对设计质量、工程工期、成本及质量承担全部责任,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大大增加。同建设项目的典型风险相比,影响项目目标的主体行为风险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总承包商的设计技术能力及设计进度管理能力对DB模式能否运用成功有重要影响。本文界定了DB模式的类别,从合同结构方面论述了DB模式的属性特征,并对DB模式与常用工程承发包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识别并剖析了DB模式的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及业主、总承包商、第三方监理等项目主体行为风险,通过归纳整理,建立了建设项目DB模式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文章比较了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引入可拓评价方法创建了建设项目DB模式的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深圳地铁5号线项目为实证案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行性。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项目主体在项目前期决策时评估DB项目的风险,判断项目所处的风险状态,并有针对性的做出风险管控措施,这有利于促进DB模式在我国建设项目中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