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对变叶海棠生长、生理生化及根形态影响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是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植物,主要分布于川西高海拔地区,但是该地区气候干旱,降雨较少。因此本试验以两年生变叶海棠实生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测定了不同处理下(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为:CK,28.2%;T1,22.4%;T2,17.6%;T3,12.8%;T4,8%)的变叶海棠生理生化、生长与根形态指标,探讨了干旱胁迫对变叶海棠生理生化和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评价了其抗旱鉴定指标,为高海拔干旱河谷地区的变叶海棠栽培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干旱胁迫程度越大,变叶海棠株高、地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干重与一级侧根数的生长越缓慢,但根冠比和侧根位置的生长是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土壤体积含水量为17.6%的条件下生长最快。(2)对变叶海棠7个生长指标的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在主成分中各根系构型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得到综合分模型如下:Y=-0.095X1+0.165X2+0.157X3+0.202X4+0.207X5-0.003X6+0.168X7由模型可知,地下部分干重与根冠比是研究变叶海棠抗旱性的重要生长指标。(X1:一级侧根数、X2:地径(cm)、X3:地上部分干重、X4:地下部分干重、X5:根冠比、X6:侧根位子深度、X7:株高)(3)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增加,变叶海棠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与POD活性在处理T1条件下均是上升的变化趋势,但是在处理组T2、T3、T4的胁迫程度下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4)对的7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在主成分中各根系构型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得到综合分模型如下:Y=0.205X1-0.05X2-0.08X3+0.103X4+0.206X5+0.071X6+0.201X7由模型可知,POD活性、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是研究变叶海棠抗旱性的重要指标。(X1:SOD活性、X2:叶片相对含水量、X3:叶绿素含量、X4:MAD含量、X5:POD活性、X6:脯氨酸含量、X7:可溶性糖含量)(5)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变叶海棠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最粗侧根长度、根尖数与分叉数的生长减慢,但主根长的生长是先增加后减小,表明干旱胁迫对变叶海棠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在一定程度胁迫也能促进主根向下生长。(6)对变叶海棠的7个根形态指标的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在主成分中各根系构型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得到综合分模型如下:Y=0.186X1+0.205X2+0.144X3+0.126X4+0.204X5+0.094X6-0.022X7影响变叶海棠根系构型的主要参数为根总表面积和总根长,它可通过增加粗根表面积与长度来适应干旱环境。(X1:根系总体积、X2:总表面积、X3:根尖数、X4:分叉数、X5:总根长、X6:主根长、X7:最粗侧根长度)(7)在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变叶海棠幼苗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等来适应环境,在T1、T2条件下能进行补偿生长;但在T3、T4条件下,变叶海棠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因而其适宜生长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应在17.6%以上。
其他文献
泌阳瓢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Biyang piaoli’)产于河南驻马店泌阳县马谷田镇,是当地特有的优质梨品种,不仅口感好耐储藏,而且有独特的香气。为了保存和充分挖
川中丘陵区地处长江上游四川盈地中部,原始森林覆盖率极低,后续人工林由于初植密度过大、经营管理不善形成大面积低效林,导致这一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201
客家围屋的户外环境是一种经过长期演变和逐步形成的聚居环境,是天人合一的聚居环境,体现出恬静的生活氛围。通过研究客家围屋的空间形态、空间内容以及它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后,提
学位
紫色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区,由于区内雨量丰富,降雨集中,暴雨频繁,地面植被覆盖差,使紫色土区的土壤侵蚀非常严重;紫色土壤的流失严重威胁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安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 (Streptomyces purpeofuscus)是从四川碧峰峡健康的撑×绿杂交竹根际处分离到的生防放线菌,经前期试验证明,该菌的抑菌谱很宽,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具有
论文根据药用观赏植物的药理作用、药用部位分别对其进行分类。论文提出了药用观赏植物的选择依据,包括生态环境、绿地类型、植物的特殊习性、植物的药用部位。论文提出了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