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散文中的世俗书写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的散文逸出社会主流话语,表现出对于世俗生活的浓厚兴趣,为现代文学史上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她的散文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张爱玲作为一个自食其力的现代市民和职业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的思考,包括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对于文学、艺术、历史、英雄、圣人的世俗观照,自身的市民定位等等。张爱玲写世俗,并不是闲话家常,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版与复述,她散文中体现出的苍凉感、人生虚无感、悲悯情怀以及对于女性的自审意识是她基于世俗又超越世俗的意蕴和内涵。另外,张爱玲散文中语言上的通俗性、形象性(包括色彩语言、比喻、幽默以及方言的运用)对当代散文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及结语组成,共五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主要是学术界对于张爱玲散文及散文中世俗书写的研究综述)和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从张爱玲的生活入手,借助于王安忆、贾平凹等人对于张爱玲的看法,结合她所处的时代背景、生长的家庭环境,分两个方面来论述张爱玲散文中的世俗书写,一方面是她自身的市民定位和对于世俗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其中包括她对于金钱的喜爱,对于出名的追求,某种程度上为了谋生而写作,追求人生安稳而结婚等等;另外一方面是她世俗的历史文艺观,主要包括对于文学、艺术的世俗关爱,对于历史、英雄、圣人的世俗观照。第二章,从张爱玲对于世俗生活并不是完全地沉湎,而是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其散文中世俗的超越性,包括人生苍凉感、人生虚无感、悲悯情怀以及对于女性的自审意识。着重探讨的是张爱玲散文中世俗书写背后的悲悯情怀,从写作对象是小人物,人生本质是追求安稳,剖析战乱中的人性(包括人性的自私、残缺、对死亡的恐惧),爱情,亲情,以及女性的生存处境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张爱玲散文中世俗书写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选材和语言上两方面。选材上与世俗生活息息相通,语言上的通俗性、形象性(比喻、色彩语言、幽默以及方言的运用)是张爱玲散文中世俗书写的艺术特色。结语重点是对研究做简要概括,同时也期盼学术界对于张爱玲散文的研究能够日臻完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智能信息系统对学校教师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校校园作为特殊的社区,通过校园网应用健康促进智能信息系统,对广东某高校教师中154例高血
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是土地权利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目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改革理论上应是坚持集体
<正> 战争意味着什么?是保社稷,取功名?是离骨肉,望星空?是胡笳羌笛,战鼓凯歌?是生,是死?是乐,还是悲? 征人、思妇,士卒、将领,各有不同的回答。作为明代前期杰出的政治家、
期刊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由于具有极强的实时性、极大的灵活性以及低廉的价格等优点, 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移动蜂窝通信中, DSP的大量使用, 促进了移动蜂窝通信的普及。本文首先对数
在对我国代建制试点模式进行简要述评的基础上,运用产权理论分析代建制中的产权流转及流转过程的产权运行成本,进而提出机会产权的概念,并探讨了代建制中机会产权对代建人获
通过介绍与分析美、日两国在诺斯里奇和阪神地震后研究的钢框架梁柱节点连接方式与施工方法,总结出两国梁柱节点的改进措施虽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地震时梁翼缘与柱翼缘焊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充分发挥改革主体合力作用,以寻求共识,凝聚力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深入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必须广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改革;
针对目前"无线城市"的监管政策不成熟的问题,文章基于现有的通信行业监管法律法规,对"无线城市"建设与运营主体资质、建设招投标、频率资源与信息安全这三大监管难点问题进行
练声曲是歌唱者的重要学习项目,练声曲大致可以分为简单的发声练习的练习曲和旋律性较强、篇幅较长的练声曲,这两类练声曲分别训练歌唱者不同的发声、歌唱技能,为歌唱者进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普及,城市内外各种生活生产空间的火灾日益频发。以温感、烟感等传感器为主的传统火灾报警系统,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出现误报、漏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