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单纯放牧和牧刈混合利用对优势植物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的表型性状、养分含量、种群和群落密度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于2017年在植物群落生长高峰期取样,测定经过2012-2016年5年单纯放牧与牧刈混合下优势植物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1.两种利用方式均使羊草表型矮小化、N含量降低,单纯放牧降幅>牧刈混合;茎干重为敏感性状,平均最大叶宽、叶数为惰性性状;单纯放牧加强了表型性状与C、N、P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羊草在利用胁迫下,倾向于把更多的地上总物质分配给叶。2.两种利用方式对针茅各表型性状及茎P、C含量的影响为单纯放牧>牧刈混合;单纯放牧使茎N、P含量与表型性状变为权衡关系,而牧刈混合使二者变为协同关系,针茅采取增加叶数、生殖枝数和维持较高的总叶面积和光合竞争能力来弥补株高、丛幅下降的矮小-密枝化的适应策略。3.单纯放牧对糙隐子草表型性状的影响>牧刈混合;糙隐子草通过采取提高叶P含量的养分获取策略,以及增加营养枝数、降低高度和减小丛幅的矮小-密枝化的适应策略以适应干扰胁迫,单纯放牧减弱其表型性状与养分含量的关系。4.三个植物种群生物量的响应机制明显不同,羊草个体生物量减少是造成种群生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非密度影响),即羊草种群生物量明显受个体性状的影响,而针茅和糙隐子草个体性状并没有对种群生物量产生明显影响,影响种群生物量增加的是种群密度的增加。5.群落生物量主要受羊草个体水平和针茅、糙隐子草种群水平(密度)的影响,且3个种群间明显互补,通过比较,个体性状最不稳定,种群的稳定性高于个体,群落的稳定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