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华北中部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中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对了解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熊耳山地区位于华北中部造山带南缘,是研究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重要区域。而穆册中性侵入岩位于熊耳山地区中部,呈近东西向不规则菱形展布,出露的面积约为9.8km2。岩体以二长岩类为主,主要由黑云角闪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二长斑岩组成,侵位于新太古宙时期形成的太华群片麻岩中,并被后期形成的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本文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中部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中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对了解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熊耳山地区位于华北中部造山带南缘,是研究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重要区域。而穆册中性侵入岩位于熊耳山地区中部,呈近东西向不规则菱形展布,出露的面积约为9.8km2。岩体以二长岩类为主,主要由黑云角闪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二长斑岩组成,侵位于新太古宙时期形成的太华群片麻岩中,并被后期形成的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本文通过研究穆册岩体可以为了解华北中部造山带的分布范围和演化时限提供证据。本次研究工作以穆册岩体为研究对象,从岩石学、岩相学以及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角度,分析穆册岩体的形成时代以及构造演化,主要取得如下认识:1、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穆册岩体的黑云角闪二长岩年龄分别为2171±19Ma、2172±8Ma和2186±7Ma;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174±8Ma;二长斑岩年龄为1900±18Ma,显示穆册岩体侵位于古元古代。2、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穆册岩体属于碱性准铝质高钾玄武岩系列。黑云角闪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Si O2、Al2O3、Fe2O3、Cr、Ni等含量接近于下地壳含量;同时,Nb/U比值也接近于下地壳,表明岩浆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而Mg#(44.26)的大小以及包体的出现,说明受到地幔物质的混染;二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浆岩,且Mg O、Ni和Cr的比较低,显示岩浆来源于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3、通过研究穆册岩体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穆册黑云角闪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裂谷环境;二长斑岩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推测华北中部造山带形成于古元古代时期。
其他文献
热电材料是一种通过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研究的CuIn3Se5三元基黄铜矿结构材料,其空间群为/-42d。由于内部存在InCu2++2VCu-阴阳离子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碳基材料,因其具有电导率可调、载流子迁移率高、透光性好、导热性高、机械柔韧性好等特点,近年来成为研究可调谐器件的热点。本文基于石墨烯的可调特性,分别研究了石墨烯功能器件中的衰减器、调制器和吸波器,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设计了一款基于石墨烯的微波衰减器。在插入损耗较小的H型SSPP波导单元两侧添加石墨烯,利用石墨烯的可调谐特性,通过调节石墨烯的表面阻抗,使SSPP传输线透射系
非交换赋值环作为一类重要的环,对非交换环基础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环扩张和其理想理论是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末,H.H.Brungs,G.Torner和M.Schroder提出了
航天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业和航天工业融合产生的旅游新形式,一经推出,就在国外收获了大批“粉丝”。在中国它还算是新兴事物,但是受到的社会关注度却逐年增加,发展前景可谓广阔。本文在产业融合的视角下,针对国内外工业旅游的研究状况和发展情况进行综述,立足北京航天工业旅游市场实际,分析北京航天工业旅游开发现状,提出北京航天工业旅游的开发对策,进而为政府部门和航天工业企业在发展工业旅游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选择。
黄侃先生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于小学、文学、经学等方面均卓有建树。历来对黄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学术成就上,对其文学创作关注甚少。但黄侃酷爱诗词,作品颇丰,亦是一位
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借贷渠道,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把民间借贷由线下发展到线上,满足了被金融机构忽视及拒之门外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和无抵押信用贷款个人的资金需求,也为拥有闲散资金的民间资本提供了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投资理财渠道。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借贷双方的交易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便捷化,迎合了市场需要,近年来快速发展。但是由于P2P平台是从国外引入,我国起初采
汽车电器功耗监测是研究汽车节油技术和产品性能验证的重要手段,对其准确测试可为汽车整车能量流动量化和评价提供依据。论文以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依托研究开发一套满足
分支过程从由一百多年前因研究姓氏消亡问题而产生,到如今在生物学与物理学中的运用广泛,可谓是成就斐然。过程分类也由最开始的单物种离散时间的基本情形,逐渐开拓到多物种
有关换热的研究一直是工业研究领域的重点,几乎所有的工业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热量的传递,热能的传递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能源消耗水平。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和探索,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也推进了新型强化换热形式和传热材料的发展。此外,精细换热部件和高热通量要求也对传统换热形式提出挑战。纳米流体和超声空化技术已被证实在一定条件下对传热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
挤压油膜阻尼器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小支承外传力和转子通过共振时的振幅,因其结构简单、质量轻、体积小、减振性能良好等特点,已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广泛应用。转子系统作为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