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并针对差异进行教学。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教育方式和教学活动的适当调整,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都会引起学习上的差异,因此了解学生差异不能只从学习成绩入手,还应该更多地从心理层面,追本溯源地了解学生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场认知方式是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外在参照物或环境依赖与否的倾向,是个体认知风格中较为稳定的一类。本文从场认知方式这一心理层面入手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差异,找到场认知方式与差异教学理论的契合性,提出相应的差异教学策略并进行适当实践,让不同场认知方式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希望达到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本研究运用《镶嵌图形测验》对初三学生进行场认知类型的区分,将学生场认知方式与其物理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物理实验测试题及物理学习情况调查表结合访谈找出不同场认知类型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差异,从中找到基于学生场认知方式的差异教学策略的突破口,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初三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其场认知方式呈强相关性,场独立型学生物理成绩优于场依存型学生。由物理实验测试题与物理学习情况调查表可知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生在对物理学科内容的态度、物理学前准备情况、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态度和对物理问题解决方面都有一定差异,各有其优势和缺点。从调查结果入手,分别对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生在教学内容调整和组织、课堂教学策略以及课后教学策略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区分学生场认知方式并有意设计课堂教学,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不同场认知方式学生都获得发展。通过对教学实践效果的对比分析,可知基于场认知方式的差异教学对提高物理学习有显著效果,在学生对差异教学方式的认可下,更有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