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的研究,是近年来人们对电动机起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传统的软起动是将晶闸管触发角的大小按一定的规律去改变,以此去减小电动机的输入电压,将电动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的研究,是近年来人们对电动机起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传统的软起动是将晶闸管触发角的大小按一定的规律去改变,以此去减小电动机的输入电压,将电动机的起动电流以及起动转矩同时降低,从而无法实现重载起动。虽然变频器对于电动机的起动效果好,但是由于其成本投入大,仅用于电动机的起动是不经济的。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本文利用晶闸管斩波技术,采用了一种新方案,即分级变频软起动技术。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对工频半波的通断控制,达到改变电压和频率的目的,满足电动机对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的要求。本文以分级变频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级子频率进行数学分析找出子频率与原始信号相位角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对理论以及仿真的研究,计算出了能使电动机达到最大电磁转矩的最优触发角和最佳的相位角组合。本文的分级变频软起动形式提出分四级起动,并且能够保证在各个子频率下都可以是最优的正序电压组合和实现启动转矩最大化。通过对电动机在软起动调压过程中产生电流振荡的分析,并且为了使在起动中电磁转矩和电流脉动得到抑制,我们提出了电动机分级变频软起动控制器中在二分频到工频期间实施电动机功率因数角闭环控制的观点。通过分级变频软起动器的建模和仿真实验,并与传统软起动方式进行对比,验证了分级变频软起动在重载起动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根据理论的分析和仿真结果,研制了分级变频软起动器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分级变频软起动器可以减小起动电流,增大起动转矩,而且其控制效果好,验证了设计电路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
其他文献
潮流计算和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安排中一项必需的工作,在潮流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节点电压和支路传输功率越限的问题,这些越限必须想办法消除以获得一个合理可行的运行方式。然而,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计划制定人员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来辅助解决节点电压和支路传输功率的越界问题。本文采用最优潮流计算和基于灵敏度的数学规划方法,结合专家系统技术开发了一个智能化潮流分析系统,来辅助运行人员进行潮流分析和越限消除。该系
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发生的故障多为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我国常采取单相重合闸的方式切除故障。特高压线路电压等级高、输送距离长,潜供电弧问题凸显,如不采取任何措施,潜供电弧
直流微电网可有效解决分布式电源并入电网的诸多问题,不仅能够提高供电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还可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的用电需求。作为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技术的核心组件,双向A
本课题对系统集成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从水电厂的实际应用背景出发,在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应用系统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电厂的异构数据库系统的集成方案,尤其是针对数据集成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在水电厂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的实现方法上,针对特殊的电力领域,采用了IEC61970标准的CIM规定系统间统一的数据模型,通过CIM XML来充当共享数据的交换载体,用CORBA技术实现
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接入给原有的电力结构造成了巨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输配放开、调度独立、售电侧放开、交易平台独立”这四项举措。本文在对现阶段主动配电网中需求响应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响应在主动配电网源网荷互动模式下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本文围绕这一课题,主要做了以下研究:从优化数学模型的角度研究了主动配电网最优潮流问题的二阶凸松弛变换模型,该模型能够大
电能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普遍和不可或缺的能源形式,电力负荷在消耗有功功率的同时也需要大量无功功率的供给,电网稳定运行亦需要无功平衡。与此同时,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柔性交流
开关磁阻电机(SRM)结构简单坚固、调速性能优异,系统可靠性高。因其在现代电气传动中异军突起,而备受关注。但是其特有的双凸极结构和工作方式,导致这种新型电机具有较强的非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企业组织结构及其流程模式认识的深入,办公信息化系统得到了迅速应用和发展,成为现代组织办公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
轻型直流输电技术现在已逐渐发展成为以脉宽调制(Paulse With Modulation,PWM)技术及全控型器件IGBT为基础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有效的填补了传统直流输电技术无法向无源系统供电的空白。由于轻型直流输电技术控制具有灵活方便、绿色并网、可以完成有功、无功的独立控制等优势,使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新型输电技术的研究热点,本课题将主要研究轻型直流输电技术的控制策略。根据三相电压源换流
本文对利用单端故障暂态信息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典型判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主要工作有:一、基于分布参数模型,对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暂态过程进行了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