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对我科近10年来收治确诊的204例脑动静脉畸形(CAVM)病人的入院资料进行简单统计和分析。重点对CAVM年龄、发病年龄、住院天数的分布进行描述,并对不同位置的CAVM的临床表现进行2×2表X~2检验。发病年龄定义为病史中主要相关症状出现时年龄。结果表明:发病年龄、入院年龄均符合正态分布,住院天数不符合正态分布,中位数19。平均发病年龄27.1岁,95%区间(24.9,29.2),平均入院年龄31.4岁,95%区间(29.3,33.5)。两均数差为4.3年。以出血为主要表现者占54%,以癫痫为主要表现者占21%,以头痛、头晕为主要表现者占14%,以偏瘫、失语、视力下降、精神障碍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占11%,双眼外突伴吹风样杂音1例。X~2检验表明:基底节AVM出血率高于非基底节区AVM(P<0.05),其OR值为4.5;后颅窝CAVM并不是AVM出血的因素(P>0.05);左右半球的出血、癫痫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单纯栓塞治疗后并发症23.6%,手术后并发症36.7%,栓塞+手术并发症25%。 第二部分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临床及血管构筑学指标的研究,找出脑AVM出血的主要相关因素,并建立脑AVM出血的概率预测方程,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收集脑AVM病例出血组40例,非出血组40例。共观察指标24项,30个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当P=0.01水平时,年龄、最长径、体积、主要供血动脉数,主要供血动脉直径、国内分级、病程与出血负相关,主要引流静脉去向与出血正相关;当P=0.05水平时,A/V时间,平均动脉压与出血负相关,位置、主要引流静脉数、主要引流静脉直径与出血正相关。最长径、主要引流静脉去向、病程3项指标最终引入方程。方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80%。 努二军医丈学硕士学迸极文 中艾蔗男 最长径、主要引流静脉去向、病程是预测脑AVM出血概率最重要的指标。 同时对脑AVM病人的血液学指标与出血进行了相关分析。出血组 定义为近期有明确出血病史或临床确诊颅内出血;非出血组无颅内出血。 病史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无出血灶。结果表明:P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 J(P<o.01),而*P*T、*T贝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厌>o.05);出Z,血组与非出血组临床血液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别(P>0刀5)。表明凝血功。 能障碍并不是脑AVM出血的因素。。〕 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找出影S 响其癫痛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建立癫痛发生概率方程,为临床病情判断g 及治疗提供帮助。共收集癫痛组病例25例,非癫瘸组病例36例。共观察; 指标23项,29个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T 找出与癫痛相关的主要指标,并建立预测癫痛发生的概率方程。位置、: 主要供血动脉数、主要供血动脉来源、主要引流静脉直径、主要引流静Z 脉去向、体积6个因素与癫痛相关:最终性别、主要供血动脉来源、Nvs 数比、体积4项指标引入方程。局部功能区皮层回流不畅有可能是脑AVM g 癫痛发作的原因。’ 同时对以癫痈为主要表现的脑AVM病人进行了治疗后随访分析。所Z 有随访病例治疗后病灶减小程度均超过75%。出院后均继续服用抗癫痈{ 药。结果表明:85%病人症状较治疗前减轻,85%的病人治疗后发生过y 癫痈,其中顽固性癫痛 16例(59%)。大多于治疗后 1月.6月内发生,以‘ l次/周人次/月为多见。仅栓塞组有1例发生出血(已死亡)。术后行y刀’ 治疗对癫痫疗效显著。药物对AVM病人颇痛控制效果并不好,不同患者。 对抗癫痛药敏感性也有差别。治疗后癫痛严重程度似乎与治疗前癫痛发’ 作病程及严重程度相关。。_ 第四部分通过总结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临床指标,特别是血管构筑学指标进行分类,并找出每一类的代表“ 指标,以期可以对脑AVM更精确的描述,并为临床病情判断和治疗提供‘ 帮助。收集资料齐全的脑AVM病例80例,共观察指标24项,30个水平。- 其中临床指标 7项,8个水平;血管构筑学指标 15项,20个水平;分级指- .2。 MHygX-#gfPgr&X ghZMt 标2项。对这些指标进行多因素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共提取6个主 成分,分别反映脑AVM的大小、位置、供血状况、引流状况、分流状况 及血管本身形态结构改变,其对脑AVM信息累计贡献率为75%。临床上 可以从以上6个方面对脑AVM进行描述和判断。这种分类方法简明,包。 含信息较多,符合临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