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镇墓石是一类特殊的墓中随葬物,其上所刻宗教和辟邪含义的文字能够反映一定时期人们对死者的态度和对死后世界的想象等思想观念。目前学界所研究的镇墓石大多为在陕西、四川和河南等地考古发现的唐宋时期的墓葬石刻,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它们局限于道教范畴内研究,有些镇墓石还被简单地归类为墓志。总的来说,关于镇墓石的定性、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晰。本文在立足于已经公开著录和发表的镇墓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理论对镇墓石材料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对各个时期镇墓石的时间、地域、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查统计,比较发现其中的传承和变异因素。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相互印证,释读镇墓石上的文字,并研究镇墓石的性质、内容、发展演变以及思想内涵。通过对镇墓石材料的梳理,将其定性为一种墓葬中的重要石刻,该石刻上写有祈求消灾避祸、驱魔逐邪、安宁富贵之类的文字,反映了生者和死者所具有的一定宗教观念和思想信仰。墓中放置镇墓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丧葬传统,唐宋时期的镇墓石毫无疑问与道教丧葬礼仪密切相关,但如果把它们放在整个镇墓石的发展源流中,就不能简单地将其定性为纯道教的东西,即便它们能反映出道教教派的发展。道教的丧葬仪式并不是凭空产生,它的发展成熟是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密切相关,道教吸收了民间传统要素,而传统的丧葬仪式又融入道教的因素。因此镇墓石这种特殊的随葬品正是在道教与民间传统不断吸收融合循环往复中发展起来的。丰富的镇墓石材料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们的宗教、民俗和丧葬等思想信仰,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应该对它们加以重视,单独归类,并做全面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