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逐步消除建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同时促进建筑废弃物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本文认为应该“疏堵结合”,“疏”即培养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经济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激活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的产业链;“堵”即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实现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具体来说主要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1)研究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废弃物产生量及其比例,精准把握减排实施方向。经建模估算,装修维护阶段、建造施工阶段、改造拆除阶段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的比例为1.00:27.83:65.77,可以得出建筑废弃物产生量主要集中在改造拆除阶段,其次建造施工阶段,改造拆除、建造施工是实现减排的关键阶段。(2)研究建筑废弃物的减排路径,梳理实现建筑减排的科学手段,分析市场激励建筑废弃物减排内生动力。发挥设计先导作用,通过设计方案优化、模数标准化、纠错准确化等措施实现精细化设计,植入减排规划;实践绿色施工,通过减少材料的浪费、建筑废弃物现场分类分拣、回收利用与处置等措施切实实现减排;减排纳入与招投标挂钩的诚信评价,市场主体实施减排可提高其中标机率,从而激发了内生动力。(3)研究控制及减少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的技术策略。工业化建造方式可实现减排,据分析测算,整体装配率达到80%以上的工业化建筑,全生命周期产生约63kg/m~2废弃物,将其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后,理论上可实现“零排放”;选择适宜的结构类型、建筑高度,据统计分析,不同结构类型、建筑层数可循环材料用量比例分布区间分别是5.13%-46.60%和8.97%-14.00%,可循环材料用量比例直接影响着废弃物产生量。(4)研究广州洲头咀隧道建筑废弃物的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经工程应用和现场检测表明,再生集料应用于路面基层中强度可达5.0 MPa以上、压实度代表值大于97%,是强度高、稳定性好的理想筑路材料;分析广州大桥面拓宽工程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的施工方案,在路基回填工程、路面垫层与基层、人行道铺装、管腔回填、CFG桩等应用分部工程中应用建筑废弃物,可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量约为31342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