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DNA视角的企业进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y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产业环境的剧烈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组织结构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使得企业仿生理论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企业仿生理论首先把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以生物各种各样的特征为模型,认识企业及其环境中各种现象,研究企业的生存和持续成长问题。本文主要运用类比法研究生物DNA对生物进化的作用机制,引入“企业DNA”的概念,用“企业DNA”作为基本分析单位来探讨企业进化实现的过程机制,即企业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企业基因变异机制、企业基因重组机制和市场生态环境选择作用机制。本文遵循从这一路线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和讨论: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与本文相关的基本理论。同时借助生物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对企业和生物体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提出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进而揭示企业生命体的运行机制。运用类比方法,提出了企业DNA判断标准,即企业DNA须具备稳定性、控制性、变异性、复制性四个特征。由此构建企业DNA结构模型,并提出了以此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企业进化框架。同时利用布尔代数模型研究企业进化的动力。经过运算进一步发现,这个矩阵具有自组织进化的特征,即企业进化是通过企业DNA的碱基相互作用走向组织性和新奇性程度更高的自组织过程。其次,对企业基因进行重新定义,给出企业基因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基于知识的企业生物概念体系,较为深入地研究了企业基因(企业专有知识)的表达调控机制。对企业基因表达和企业基因调控的过程和内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正是企业DNA变异才使得企业不断进化。企业通过主动变异来提高企业生命力,不断适应着外部环境,才能使企业基业长青。借鉴了生物基因重组的思想,从企业基因重组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企业基因重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基因重组产生企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而形成了企业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达到企业的持续发展的目的。然后,通过构建企业市场生态环境,包括企业广义生存域(间接外部环境)和企业活动域(直接外部环境)两个层次。从企业进化面临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分析入手,对企业进化结果进行了完全性分析,并提出市场生态环境选择、企业外部构建和企业内部构建是企业进化的三种主要动力,由此体现了企业进化的多样性、遗传变异和环境选择三种机制。最后,企业进化机制的研究结果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论述了国有企业进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国有企业的进化模式以及成长进化的对策。阐述了国有企业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有关问题,认为学习与创新将改变组织基因维持的基础。本文对“选择机制”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认为选择机制就是国有企业基因进化诱导的竞争环境,并提出了实践中建立选择机制模式的基本对策思路与具体措施。
其他文献
科学课堂中实施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家庭科学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家庭课程资源,努力取得家长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所
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我国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以先进的行政理念重塑政府行政观念,制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完善司法救济途径,实现政府角色的历
在全球化浪潮下,跨文化传播的趋势日益增强,问题也随之产生。电影《通天塔》基于这一全球的交流问题,以多线叙事的结构来表现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和可能性。导演巧妙地揭示出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形势下,苏南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设置模式、工作领域、统筹能力和城乡共建等四个方面的转变,相应地要优化农村党组织覆盖、服务、领导、发展机
列车-桥梁系统横向振动激振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确定的问题,横向振动也是列车的脱轨与否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的建设列车脱轨问题也是时有发生,而且发展城际列
从影响老年人与产品交互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老年人产品交互设计的一般原则,构建了老年人交互产品的设计流程以及老年用户参与产品设计的模型。通过对老年
针对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有关条款,对有机热载体锅炉本体及系统设计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从品种及秧苗选择、地块选择及整地、定植、扣棚揭膜及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高效栽培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中小企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扩大就业、提高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增加税收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