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uery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干预心力衰竭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6个结局指标和不良反应来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效果,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研究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规定的meta分析写作流程,制定检索策略,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rary。检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建库时间截止2021年2月。将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中,排除重复文献后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提取数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将6个结局指标和不良反应的数据导入RevMan5.4软件,用RevMan5.4软件绘制meta分析相关的图形,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异质性检验时,若异质性(I2)≤50%,则可以接受;若>50%则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meta回归等查找异质性来源,如果无法查找异质性来源,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二分类变量选用比值比(OR)合并统计量,可信区间(CI)为95%;连续型变量用均数差(MD)合并统计量,C1为95%。采用Z检验判断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若概率值(P)>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对结局指标中干预措施文献数量≥10篇的文献绘制漏斗图评估结果是否稳定可靠。研究结果检索数据库共获得相关文献3135篇文献,经过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数为57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374名患者,其中治疗组总样本量4731例,对照组总样本量4644例,最大为样本量328例,最小为100例。纳入的文献中47篇文献[9-12,14-18,19-25,26,29,30,33,34,37,39,40,42-50,52-54,56-65]报告了心功能改善Ⅰ-ⅡⅡ级、症状体征改善的有效率,51篇文献[9-19,21,22,24-29,31-38,39,41,4347,49-61,63-65]报告了左室射血分数,14篇文献[14,15,26,28,30,31,33,44-47,57,59,66]报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14篇文献[14,15,17,33,44,46,48,54,55,56,58,62,64,65]报告了6分钟步行距离,19篇[14,15,25,29,31,33,35,36,38,45-48,56,60,52,55,58.66]报告 了左室收缩末内径,27 篇文献[9,13,14,15,17,29,32-34,35,36,38,45-48,52,53,55,56,5 8,60,61,64,66]报告 了左室舒张末内径,2文献报告了死亡率[28,55],1篇文献报告了住院时间[28],2篇文献报告了Lees心衰评分[27,58],1篇文献报告了生活质量[56]。11篇文献[14,28,33,34,38,48,52,57-60]报告了不良反应。对心功能改善Ⅰ-Ⅱ级、症状体征改善的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Chi2=0.05,df=1(P=0.83),I2=0,P=0.0002;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Chi2=0.02,df1(P=0.89),I2=0,P=0.0004;复方丹参注射液 Chi2=0.91,df=1(P=0.34),I2=0,P=0.001;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Chi2=0.06,df=2(P=0.97),I2=0,P<0.0001;血塞通注射液 Chi2=0.54,df=2(P=0.76),12=0,P<0.0000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Chi2=0.31,df3(P=0.96),I2=0,P<0.00001;丹红注射液 Chi2=15.76,df=8(P=0.05),I2=49,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Chi2=11.35,df=5(P=0.73),I2=0,P<0.00001。8种干预措施中丹红注射液存在中度异质性,其余干预措施不存在异质性。Z检验结果P值均≤0.05,提示这8种干预措施能改善心功能和症状体征,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是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验证结果的证据强度。对左室射血分数的meta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Chi2=0.88,df=1(P=0.35),I2=0,P<0.00001;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Chi2=0.00,df=1(P=0.95),I2=0,P<0.0000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Chi2=0.10,df=1(P=0.76),I2=0,P<0.00001;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Chi2=1.91,df=3(P=0.59),I2=0,P<0.00001;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 Chi2=5.30,df3(P=0.15),I2=43,P<0.00001;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敏感性分析后 Chi2=2.17;df 2(P=0.34);I2=8,P<0.00001;丹红注射液敏感性分析后Chi2=1.72,df=4(P=0.79),I2=0,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Chi2=196.04,df=16(P<0.00001),I2=92,P<0.00001。纳入的 8 种干预措施中,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存在轻度异质性,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存在中度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存在高度异质性,其余5种干预措施不存在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文献数量>10篇,可以对心脉隆注射液进行亚组分析。心脉隆注射液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疗程=10天Chi2=1.84,df=3(P=0.61),12=0,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疗程=14 天 Chi2=15.87,df=9(P=0.07),I2=42,P<0.00001。Z检验结果P值均≤0.05,提示这8种干预措施干预心力衰竭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由于文献数量较少、文献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验证结果的证据强度。对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meta分析结果:剔除引起异质性来源的文献和无法进行亚组分析和meta的文献后,只对丹红注射液的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Chi2=0.14,df=1(P=0.71),I2=0%,MD=-112.49,95CI%=(-117.06,-107.92),Z=48.26(P<0.00001)。由于文献异质性太大,文献数量太少,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HF对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meta分析结果还需谨慎解释。对于6分钟步行距离的meta分析结果:经敏感性分析后合并效应量结果:丹红注射 液 Chi2=0.00,df=1(P=0.98),I2=0%,Z=7.43(P<0.00001);心 脉 隆注射液Chi2=1.65,df=2(P=0.44),I2=0%,Z=6.28(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具有中度异质性。2种干预措施Z检验P值<0.00001,说明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的结果优于对照组。由于文献数量太少,研究异质性太大,对结果需谨慎解释并且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左室收缩末内径的meta分析结果:敏感性分析后,丹红注射液Chi2=3.27,df=2(P=0.19),I2=39%,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 Chi2=0.05,df=1(P=0.83),I2=0%,P<0.00001。丹红注射液结果存在轻度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的结果不存在异质性。2种干预措施Z检验结果P值<0.00001,说明治疗组左室收缩末内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但由于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差,需要谨慎解释以及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左室舒张末内径的meta分析结果:敏感性分析后,杏芎氯化钠注射液Chi2=0.86,df=1(P=0.35),I2=0%,P<0.00001;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Chi2=0.01,df=1(P=0.92),I2=0%;P<0.00001;大株红景天注射液Chi2=0.00,df=1(P=0.99),I2=0%,P<0.0001;丹红注射液 Chi2=2.31,df=2(P=0.31),I2=14%,P<0.00001。丹红注射液存在轻度异质性,杏芎氯化钠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不存在异质性。心脉隆注射液存在高度异质性,文献数量10篇,可以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如下:心脉隆注射液疗程=2周Chi2=3.93,df=4(P=0.42),I2=0%,P<0.00001;心脉隆注射液疗程=10天Chi2=49.06,df=4(P<0.00001),12=92%,P=0.005。5种干预措施P<0.0001,说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内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但该结果需要谨慎解释以及更多高质量的文献的支持。心脉隆注射液疗程为10天的文献异质性较大,无法得知异质性来源,结果需谨慎解释。对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结果: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合并效应量结果:Chi2=0.52,df=1(P=0.47),I2=0%,P=0.97;心脉隆注射液合并效应量结果如下:Chi2=8.71,df=4(P=0.07),I2=54%,P=0.91。心脉隆注射液存在中度异质性,P>0.05,结果提示2种干预措施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文献数量较少,可信度不高,还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佐证。研究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干预心力衰竭的疗效优势更明显,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改善西医客观指标,减轻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杏芎氯化钠、复方丹参、大株红景天、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丹红以及心脉隆注射液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体征,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舒血宁、杏芎氯化钠、丹参川芎嗪、丹参酮ⅡA磺酸钠、大株红景天、丹红、心脉隆注射液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对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不良反应的结果,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进一步佐证。对于远期结局而言,还需要其他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治疗对死亡率、住院率等是否有改善。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方面,以此为思路,中成药干预心力衰竭有广阔的前景,未来在开展更多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中成药干预心力衰竭的疗效方面,需要注重文献质量的提高和样本量的设定,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以免导致文献质量较差、证据等级不足、对于结局指标需谨慎解释等弊端。
其他文献
1.研究背景中医古籍作为重要的中医知识载体,记录了丰富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克服人类健康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是中医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石。充分研究、挖掘和利用《伤寒论》中所蕴含的知识,能够指导临床诊疗并为科研提供思路。中医临床和文献专家,已对《伤寒论》进行大量旁校、参正、校注、语译的工作,便于后世
研究目的采用陈氏评分法[1]对舌下络脉进行量化,分析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中医证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凝血指标、肿瘤标记物的关系。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分析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中医证型、舌下络脉的关系,探讨VEGF是否可作为肺癌血瘀证辨证的微观指标,并从新生血管的角度,初步分析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是否为肺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方法通过已建立的舌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和较高的食养价值。目前《中国药典》中对于紫苏叶药材设定的标准较薄弱,仅对来源、性状、鉴别、水分和挥发油含量进行了限度的设定,其中最亟待解决的就是化学成分含量标准的空缺,这主要是由于市售紫苏叶品种和食用品种等混乱,样本间差异较大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因此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管老化(VA)是高血压(HTN)、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及推动因素。VA和HTN都与血管树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有关,主要表现为是血管僵硬度及血管张力增加,弹性减弱等。VA与血压具有双向因果关系,一方面血压升高是VA的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长期的HTN又会导致动脉壁损伤,进而促进血管僵硬,加速血管的老化。本研究将VA作为研究目标,
双氢青蒿素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双氢青蒿素是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最近,中药研究所某团队拟进一步开发双氢青蒿素,使其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病理疼痛。为此,我们对该化合物开展了大鼠药代研究以支持双氢青蒿素临床适应症的拓展。早前,曾有学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开展了双氢青蒿素的大鼠药代研究,然而该分析技术没有区别双氢青蒿素原形化合物及其代谢物。由于双氢青蒿素的药效活性主要来自原形化合物,因此
研究背景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医生基于对证候的判别做出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然而,医家学者对KOA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理论的认识不尽相同,经验各有偏重,致使KOA的中医证候分类标准繁多,临床辨证分型呈现多样性,缺少规范化的中医证候分型指导临床研究与治疗。分期论治也是KOA的主流诊疗形式。《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通过德尔菲法结合共识会议法,立足患者临床表现,着眼于症状
当我通读完《最好的告别》一书,掩卷而思,第一个想法就是,本书应当列为医学院学生的必读书目,同时也应当作为现职医护人员的培训教材。当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读者能够读到本书,诚如本书副标题所写:"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对于一个相对缺乏死亡教育的民族而言,增加一点这方面的常识是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加坦然地面对人生,特别是更加从容地面对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衰老和死亡。
期刊
1 研究背景核心指标集(core outcome sets,COS)指的是特定健康或保健领域临床研究中应该测量及报告的最小的、共识的标准化指标集合。在临床研究设计之中,选择合适的结局指标进行评价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结局指标现状分析,发现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存在选择差异大、缺乏规范性、合理性、实用性等问题,无法较好地体现中医药疗法的客观疗效和优势。由于中医理论及治法方药的独特性,国际上构
研究目的通过对丑时失眠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乌梅丸治疗丑时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时间相关性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治疗思路;同时对比乌梅丸对丑时失眠、子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乌梅丸对不同时间段失眠患者的疗效差异性,进一步发掘丑时失眠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厥阴病的相关性,为乌梅丸治疗丑时失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失眠发作时间的不同,选取符合条件的子时失眠患者(失眠发作时间在11:00Pm-1
背景:标准是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指南是中医药核心技术标准的主体。指南的潜在益处主要取决于指南本身的质量,只有质量可靠的指南才能充分地发挥临床指导作用。指南评价可促进指南质量提高,有效提高指南的科学性与可信度[1]。因此,在把握“客观、科学”的评价原则下,开发符合中医技术特色的评价工具,科学有效的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进行评价已成为中医药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AGREE是目前国际公认、应用最广的指南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