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餐厨垃圾是城市固体废弃物中比例最高的部分,如何合理处置餐厨垃圾已经成为日益凸显的全球性问题。餐厨垃圾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堆肥是餐厨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垃圾分类才刚起步,复杂的来源使得餐厨垃圾堆肥产品成分多变且对植物的影响机制也不甚明确。将餐厨垃圾堆肥应用园林绿地能有效避开食物链,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本文选取上海市三种典型餐厨垃圾堆肥,即果蔬垃圾堆肥(vegetable waste compost, VWC)、混配餐厨垃圾堆肥(mixture compost, MIXC)和居民区家庭餐厨垃圾堆肥(household kitchen waste compost, HKWC)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及腐熟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餐厨垃圾堆肥按不同比例均匀混入土壤后对土壤性质及园林植物的影响,并探讨餐厨垃圾堆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理及其园林应用适宜性。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1)餐厨垃圾堆肥有机质、氮、磷含量高,重金属含量低,有毒有害成分少,是植物生长的良好肥料和土壤的理想改良剂。但由于垃圾分类不完善、堆肥过程没有统一标准,餐厨垃圾堆肥产品普遍存在“四高一臭”(含水率高、杂质含量高、盐分高、油脂含量高、有臭气)的特点,品质有待改善。从原料上来讲,建议将果蔬、贝类、下脚料等生餐厨垃圾以及米饭、面包等油盐含量低且糖分含量高、易分解的熟餐厨垃圾作为堆肥原材料。另外,在堆肥过程中添加木屑、菌糠、禽畜粪便等材料有利于调整含水量、增加腐熟度。(2)餐厨垃圾堆肥施用于土壤,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全磷含量,增强土壤持水能力,降低容重和pH值,对养分贫瘠、易呈碱性的城市土壤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餐厨垃圾堆肥氮磷比值较高,适宜用于改良缺氮土壤或与其他磷含量丰富的肥料产品混用。施用餐厨垃圾堆肥也显著提高了土壤盐分含量,但在10%范围以内,未出现超标现象。对餐厨垃圾堆肥混配土壤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发现在10%比例以内,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混配土壤质量指数呈上升趋势,且以VWC最高。(3)餐厨垃圾堆肥对木本植物植株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株高、冠幅、地径的生长;对枝条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枝条伸长,抑制分枝;对叶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比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减少叶干物质含量。VWC和MIXC对植物的影响比较类似、且优于HKWC。对于金森女贞,VWC的最佳施用量为8%左右,MIXC为6%左右,HKWC为4%左右;对于夹竹桃,VWC的最佳施用量为6%左右,MIXC为4%左右,HKWC为2%左右。餐厨垃圾堆肥主要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氯离子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因子主要是EC值、有机质和全磷;起抑制作用的因子主要是氯离子,但影响较小。(4)餐厨垃圾堆肥对高羊茅和黑麦草地上部分延展特性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对地下部分前期有轻微抑制作用,后期抑制作用减弱或略有促进。三种餐厨垃圾堆肥相比较,以VWC作用效果最好,MIXC次之,HKWC最差。建议VWC和MIXC在草坪中的施用量为8%,HKWC为6%。随着堆肥比例的增加,高羊茅和黑麦草体内氮磷氯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但富集系数呈下降趋势,且氯富集系数>氮富集系数>磷富集系数。餐厨垃圾堆肥使高羊茅和黑麦草生长量及元素吸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长度根冠比、质量根冠比、氮含量根冠比、磷含量根冠比以及氯含量根冠比都随着添加比例增加呈下降趋势。(5)总体而言,VWC对土壤及植物的效果最好,MIXC次之,HKWC最差。餐厨垃圾堆肥最大施用量应控制在10%以内,VWC建议施用量为8%,MIXC为6%,HKWC为2%。由于不同餐厨垃圾堆肥、不同土壤、不同植物各自的特性都不一样,施用时要遵循适地、适肥、适树的原则。考虑到堆肥品质及公众接受度等问题,目前可先将餐厨垃圾堆肥应用矿山修复用地、离人群较远的公益林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用地等;经过扩大范围研究并进行长期监测餐厨垃圾堆肥对土壤、对植物、以及对地下水等的影响,证实对环境及植物无潜在威胁后,可进一步推广于公园、小区等公共绿地以及农业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