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经济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OfJXU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活动总是发生于特定的地域空间,“在一个没有空间维度的空中楼阁中”的传统经济学分析正是西方区域科学和空间经济学前驱Walter Alsard所极力批评的。经济活动的集聚体现了经济活动的空间维度,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显著的经济现象之一,其衍生问题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重点。新经济地理的增长理论更是将经济集聚和内生经济增长两个经济活动方面联结在一起,构建理论模型刻画经济区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循环因果关系。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制造业跨越发展的契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支撑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并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然而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其一,由于被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我国陷入低端价值锁定,难以跃升至高端价值环节(刘维林,2012)。其二,制造业发展仍未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以规模扩张和价格竞争为主要特点,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动力不足。由于资源环境要素的约束、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原有粗放型制造业以量为主的扩张模式不可持续,而且与我国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要求格格不入。提高制造业生产率,避免制造业“空心化”(刘海云和聂飞,2015),实现制造业价值升级和结构优化,促进制造业合理布局,这些成为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和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路径。作为经济增长持续驱动力的技术创新不是孤立的存在,在产业集聚区内技术创新以较低的成本进行溢出和扩散,产业集聚也促进共生技术集成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以集聚推进制造业获取竞争优势、以集聚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以制造业集聚推进经济持续增长已经成为解决环境约束下制造业和宏观经济面临问题的可选路径。为此,本文着力从制造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制造业集聚的生产率增进效应两个方面验证制造业集聚经济效应,并试图构建一个研究集聚经济效应的分析框架。论文的第1章和第2章的主要工作是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以经典区位理论、外部性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和企业异质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产业集聚溯源、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集聚的生产率增进效应等角度梳理以往研究成果,为论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文献支撑。论文的第3章运用产业平均集中率测算与分析我国八大经济区和全国30省、市、区的制造业集聚现状,揭示了我国制造业集聚的新趋势,采用局部和全局Moran指数证实了我国制造业集聚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采用矩阵指数空间模型(MESS)识别了我国区域制造业集聚的决定因素,揭示了地区技术差距、马歇尔外部性和对外依存度对区域制造业集聚存在的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论文的第4章从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异质性三个角度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以新经济地理的循环互动机制为基础,采用中国省级区域数据构建了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静态和动态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静态视角下制造业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突出的互为因果、相互强化的互动机制,而在动态视角下二者之间不存在循环互动机制。以新经济地理理论为基础,基于生产函数方法构建制造业空间集聚与人均GDP、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计量方程,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检验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空间集聚对人均GDP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长期空间溢出效应高于直接影响效应。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其空间溢出效应仅存在于短期。运用面板平滑迁移回归(PSTR)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的专业化、多样化和竞争三种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证实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由负向作用平滑的转化为显著的正向作用,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由显著的负向作用转换为显著的正向作用,在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共存。为真实反映生产率增进,论文的第5章首先运用考虑非合意产出的GML指数测算了我国省级区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运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识别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演化趋势。以Ciccone和Hall就业密度与劳动生产率方程为基础构造了制造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互动关系的静态与动态面板联立方程。静态面板联立方程结果证实,制造业集聚和劳动生产率间存在互为因果、互相强化机制,动态面板联立方程结果显示,考虑被解释变量滞后项作用后,制造业集聚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就业密度增加仍然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正向作用,劳动生产率提高仍然有利于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构建了空间面板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展开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空间面板模型还是空间动态面板模型都证实了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显著正向作用。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有利于整体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文章运用PSTR模型研究制造业集聚的专业化外、多样化外部性和竞争外部性对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作用,加入控制变量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中等水平人均资本存量情况下集聚的专业化外部性对环境全要素生产增进具有突出的正向作用,而在较低或较高人均资本存量情况下集聚的竞争外部性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论文的第6章基于省际制造业集聚、人均GDP、经济增长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等相关数据源主要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展开制造业集聚经济绩效的威廉姆森假说检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空间集聚对人均GDP的作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当地区处于较低和中等经济发展阶段,制造业空间集聚对人均GDP的正向作用显著,当地区处于较高经济发展阶段,受集聚拥挤效应的影响制造业空间集聚对人均GDP的正向作用不再显著,随着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提高制造业空间集聚对人均GDP的正向作用下降。类似地,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存在门限特征,当地区处于较低经济发展阶段,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显著,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临界值后,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方向逆转。制造业集聚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无关,集聚与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受集聚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对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言制造业集聚存在着一个最优区间。最后,在论文第7章归纳、概括和总结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并依据实证分析结论获得相关的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应对新常态背景下动荡竞争环境的一个关键选择。但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面临以下重要挑战:企业内部现有的人才队伍作为存量人
清东陵的孝陵神功圣德碑亭是顺治皇帝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光绪二年被雷火烧毁,光绪三年按原规制重建,光绪五年竣工。重建时,原碑亭烧毁后的残件被掩埋处理,至今不知下落,唯神
氟碳铈矿中氟的大量存在,因其极强配位能力,使“除氟”,即“氟-稀土分离”过程极为困难,是稀土湿法冶炼中产生高消耗和高成本的根源。目前,“氧化焙烧-稀硫酸浸出-溶剂萃取”
龙、凤自古以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祥瑞动物。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种动物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有的喻义甚至完全相悖。本文首先分析了龙、凤在英汉文化中的
目的:本研究对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近10年住院患儿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系统地研究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从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等方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的枯竭,人们越来越重视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其中如何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发电效率和系统供电可靠性是研究的重点。微电网包含分布式发电装置,例如光伏
证券欺诈背离了“三公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动摇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因此,打击这种违法行为成为各国证券法的目标之一。本文在阐述了如何界定几种
现代数控机床逐渐向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因此对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机床精度的不断提高,机床进给系统热特性对机床最终加工精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
影片《独自等待》以其平民化、日常化特色与观众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契合关系,使观众与影片中的主人公产生亲和感,自己的悲喜情绪也和影片中的主人公一起跌宕起伏,产生欣赏的
随着对制造先进机器所需的精密、复杂机床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机床市场,重型数控机床作为机械工业不可缺少的装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