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鲜滩羊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对其保水性、嫩度及色泽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滩羊肉表面微生物代谢物进行系统性检测,旨在寻找差异代谢物并分析讨论其与菌落演替的关联性,以期为冷鲜滩羊肉生产运销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为冷鲜肉保鲜分子生态学理论构建打下基础,为冷鲜肉微生物群落演替计算机仿真系统开发提供思路。 1、以滩羊肉表面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气质联用仪出峰数量或峰的强度为标准,建立滩羊肉冷鲜贮藏过程中微生物代谢物组样品制备方法的最优方案为液氮淬灭lmin,解冻后低温离心(-9℃,12000rpm,3min)分离菌体。采用甲醇-氯仿(3∶1)法进行为时3 min之久的胞内代谢物提取,而后在70℃下进行衍生化过程。 2、以摸索出来的样本制备方法为基础,借助气质联用技术,将胞内糖、脂及蛋白质等代谢物组作为靶标寻找鉴定差异化合物,使用SIMCA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多元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时间段内similarity值大于700的差异代谢物共有30种,其中25种差异代谢物能与代谢途径精确匹配。其余5种差异代谢物映射到KEGG数据库未能找到相关的代谢通路,可能是由于这几种化合物的信息未被收录到细菌代谢途径数据库中造成的。这五种代谢物分别为乙酰苯胺(acetanilide)、2-羟基戊酸(2-Hydroxyvaleric acid)、反式-4-羟基-L-脯氨酸(trans-4-hydroxy-L-proline)、牛磺酸(taurine)及1,5-脱水葡萄糖醇(1,5-Anhydroglucitol)。 3、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得出了宁夏盐池地区冷鲜滩羊肉表面的初始菌相构成为假单胞菌、肠杆菌、热死环丝菌及乳酸菌;其中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其次为肠杆菌科。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假单胞菌与差异代谢物D-甘油酸和苯丙氨酸关联性较大;1-磷酸葡萄糖、5’-肌苷酸和乳酸菌相关性较大;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乙酰苯胺和核糖与肠杆菌及热死环丝菌菌群相互联系与影响的程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