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毫米波通信与雷达探测波束赋形技术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的通信系统分为用于列车调度控制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和用于列车上乘客接入互联网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目前用于铁路调度控制的无线通信系统绝大多数采用的还是GSM-R系统,列车上的乘客接入互联网主要还是依靠公网。然而,公网的移动性能远远不能满足乘客对网络速度与质量的要求,开发新的频段用于高速铁路无线通信成为必要。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势在必行,相应的是大规模的基站等基础设施的更新与替换。此外,我国的高铁经常穿行于偏僻、环境恶劣的山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长期威胁着铁路运营的安全,适用于高铁场景下的灾害监测技术也亟待研究。毫米波由于能够实现超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巨大潜能;由于资源丰富,探测精度高,在雷达探测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将毫米波通信与探测技术集成于一个基站,使其成为集提供高速率的无线传输功能以及灾害监测与预警功能为一体的安全基站。雷达设备与通信设备共站址,共基带,共回传,此安全基站设备不易受到破坏,且具有系统成本较低、探测效率高等优势。因此,本文基于C-RAN(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的通信与探测融合架构,对毫米波特性以及毫米波波束赋形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提高通信和探测系统的性能,本文对毫米波传输特性、波束赋形技术以及探测波束扫描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引入基于C-RAN的毫米波通信与探测融合架构,从毫米波传输特性和探测分辨率需求两个角度研究融合系统的适用频段,同时研究了毫米波通信与探测范围和发射功率的关系。波束赋形技术对于高铁毫米波通信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接着详细研究了适用于高铁场景的机会波束赋形技术。首先,对波束赋形的原理、波束宽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然后,介绍了两种机会波束赋形技术,分析了基站天线数量和车载台个数以及DOA估计误差对于波束赋形带来的系统增益的影响。另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位置信息的单双流切换波束赋形技术来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并且结合两个波束间的干扰因子和单双波束的系统容量研究合适的单双波束的切换点。为了提高集成系统的灾害探测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灾害探测自适应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基于毫米波传输特性以及探测需求提出了分频多波束探测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波束扫描方式,并且不同的探测区域采用不同的波束探测方案。由仿真分析可知,本文所提的自适应波束赋形方案既可以满足各个区域的探测预警需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系统的复杂度,是一种有效的灾害探测波束赋形方案。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IT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与无线通信等技术进步的产物,是继互联网之后得新一代网络,如果说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信息交流
成像系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图像质量的降低。图像复原利用退化过程的先验知识,去恢复已被退化图像的本来面目。利用图像复原技术,可以增强图像的主观视觉效果,还可以使
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简称NCS)是由控制和网络两个学科交叉孕育而生的,其安装简单,维护便捷,运营成本不高,被大量的运用在工业与工程中。随着NCS规模的逐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3G基站的全而部署,使得真正意义的远程教育平台的实现成为可能,学生可以在任何有信号的地方加入在线课堂,并进行丰富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本文从信
基于局部不变特征的匹配方法是近年来图像处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将局部不变特征方法应用于遥感领域,主要研究遥感图像的匹配算法。遥感图像包括同源遥感图像与异源遥感图像,它们的匹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研究难点。同源遥感图像匹配的难点主要是实现算法的实时性,而异源遥感图像主要问题是解决图像间的非线性灰度差异,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以下的算法。为了解决遥感图像匹配的实时性问题,目前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各种新兴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网络架构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架构受到了广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工业流水线自动化程度加强。目前,在现代包装、印刷行业中,软包装(如塑料印刷、分切机、涂布机、印染等)生产线基本实现自动化。然而带材
实际的通信过程中,语音常常会受到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进而影响语音信号的传输质量,而语音信号质量的降低会进一步影响后续信号处理系统的性能,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就需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信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被电子、电气和通信设备等包围,但人们在感受设备的方便快捷时,也承受着这些设备所带来的电磁辐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在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并且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系统、视频、音频、数字版权管理等四个主要技术标准和符合性测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