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像素级的图像融合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s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融合技术是图像处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分支,它通过融合多个传感器对目标场景的单一描述,利用这些描述中的冗余信息以及互补信息,获取更加精简、全面的场景描述,以便于对于图像进一步处理。国内的图像融合技术起步较晚,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广泛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图像融合技术有三个层次(像素级、特征级、决策级)。其中像素级图像融合为其他两个层次的基础。本文研究了像素级图像融合中的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为融合算法及改进,另一方面为融合评价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实现经典算法:本文了研究4种经典融合算法,并且将经典算法在MATLAB上编程实现,并分别选取红外光和可见光图、多聚焦图、遥感图(IR/LL)、医学图(CT/MRI)进行实验。2.改进清晰度评价指标:根据清晰度影响的三方面因素(独立性、对比性、累积性);分析已有清晰度指标,给出新的评价方法,并使用计算机生成图和实际采集图片进行实验仿真和分析。3.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分块的图像融合算法:分析原基于分块的融合算法优缺点,以分块清晰度评价方法和改进的块抉择规则入手;将第三章中改进的清晰度评价函数运用到改进算法,对改进后的算法和原算法选取不同清晰度评价函数和分块大小进行融合;最后综合图和表从主、客观两方面对改进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4.提出基于Borda计数的评价体系:深入分析图像融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Borda计数的评价体系,用统计的方法来判断融合算法的优劣性,更好的选取融合评价指标,并对多聚焦领域图像融合和医学领域的图像融合的各种融合算法及融合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评价。
其他文献
阵列测向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许多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到手机通信大到国防安全都离不开阵列测向技术。而波达方向(DOA)估计作为阵列测向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被广
随着Internet技术迅猛发展,大量新业务层出不断,并迅速融入到人们生活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通信网不断朝着数字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骨干网已经基本可以满
从雷达系统开发本身以及仿真发展趋势考虑,开展雷达系统多分辨率建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所构建雷达仿真系统的需求对系统模型层次进行划分,采用不同分辨率对模型进行
在雷达系统发射电磁波进行侦测沿海目标时,海面杂波也会随着目标的回波一同进入了雷达系统的接收部分,海杂波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雷达对海面目标的检测性能。国内外学者结合海杂波
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由于具有截获概率较低、机动性强、距离分辨力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很多领域。本文完成了基于FPGA的三角波LFMCW雷达信号处理器的设计。 
作为一种新型的三维SAR成像模式,线阵三维SAR不仅克服了传统二维SAR成像的阴影遮挡效应、空间模糊、顶底倒置等缺点,而且相对于圆周SAR、层析SAR等三维SAR模式,具有运动轨迹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的交流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像作为信息的有效载体,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因此,图像安全成为了信息安全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
近年来,卫星通信与卫星跟踪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各个领域上应用也更加广泛。载体在与卫星实时通信过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的改变,使得通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通信中断,因此
毫米波无源探测成像系统通过接收场景中辐射的毫米波,利用不同材质的物体辐射毫米波能量的差异性成像。该系统应用在安检领域,具有对人体无害、能保护人体隐私、能探测隐藏在
中重频能够提高雷达应对主瓣杂波和地面运动目标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战斗机等军事领域。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雷达对目标进行精确检测和跟踪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物理手段如增大雷达的发射功率等,另一种方法则是从算法层面如采取多帧联合检测前跟踪算法(Multi-frame Track-before-detect,MF-TBD)用于有效地对微弱目标能量的积累。然而,在中重频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