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视角下国际游客对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研究表明,国家旅游形象是影响国际游客目的地选择和旅游意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多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办了众多旅游主题年活动以引导和树立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吸引国际游客访华。然而,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乏力,入境游客人次增长缓慢,表明现阶段中国塑造的国家旅游形象并未形成足够的旅游吸引力,国际游客对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感知还较为模糊。因此,有必要从国际游客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探寻国际游客感知到了怎样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及其背后的形成机理,以优化现已塑造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改善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本文以社交媒体视角下的国际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文献,构建了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感知体系,采用内容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国际游客感知到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是什么;在此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探索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形成机理,找出影响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形成的关键因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建议对策。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是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的整合,国际游客对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感知既包含与国家形象相关的维度,也包含与目的地形象相关的维度,但以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为主。中国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四个城市的旅游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游客对整体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感知。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是吸引国际游客访问中国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中华美食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国际游客对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感知较为正面的部分,中国的旅游环境是国际游客感知较为负面的部分。(2)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游前的原生形象、游中的强化形象和游后的整体形象。三个阶段形成的形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循环系统。原生形象是国际游客对中国的固有印象,强化形象是原生形象的继承或改变,整体形象是国际游客对强化后的中国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的综合感知,整体形象会进一步转换为新的“原生形象”。此外,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形成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重大事件和旅游者经验影响游前的原生形象,是形象形成的刺激因素;国家认同感和吸引物偏好影响强化形象,是形象形成的主观因素,目的地舒适感影响游后的整体形象,是形象形成的内在因素。(3)国际游客形成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本质是一种矛盾的心理态度,但这种矛盾态度不会影响国际游客的旅游意向,基于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正面感知效应足以弥补负面感知效应,使国际游客仍有到访中国的旅游意向。
其他文献
贵州公路系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贵州公路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做好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公路建设怎样守初心、担使命,公路发展如何继续前行?
在产业竞争力的内涵、评价内容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BMK和AHP分析方法建立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为例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提出了一种有监督的流形学习算法,算法首先构建双重近邻图,即类内近邻图和类间近邻图,从而获得相应的类内邻接矩阵和类间邻接矩阵,并在LPP框架下构建最优的低维嵌入。人工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上的实验都表明了所提算法优于一些线性和非线性的嵌入算法。
分析了影响污泥板框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及基于"骨架构建体"的污泥调理改性机理,并结合宝山污水处理厂板框压滤脱水单元的现场实践,从运行角度对其展开节耗分析。论文认为:(
作为西部电影的杰出代表,吴天明的大部分电影致力于西部文化的讲述和想象。吴天明电影的“西部想象”,有其内在的逻辑起点和基本机制。它们应和着当时“去政治化”的时代氛围
带宽利用率是网络传输能力评价的一个核心指标,过高的带宽利用率节点会出现瓶颈,导致网络性能急剧下降。基于带宽利用率,提出一种指数函数调制的路由机制(exponentially-we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