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安徽省作为夏季高温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持续性高温和极端高温天气频率越来越高,给全省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带来很大潜在危害。因此,研究安徽省高温时空分布规律和高温对居民中暑事件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安徽省1987-2016年16个地方气象站点30a的日最高气温≥35℃的气象数据,运用Excel和Fortran软件对高温日数进行提取、统计和绘图,利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K检验法分析安徽省高温的时间变化特征,并使用ArcGIS插值法对全省高温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安徽省2010-2016年共计7a的3149例高温中暑病例数据,研究全省范围内高温与中暑时间和中暑程度等相关性,为全省居民预防高温中暑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对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高温日数年际分布上看,1987-2016年近30a的高温日数变化在5.2-36.9d/a之间,总体呈明显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2.37d/10a。一般高温日数变化在5.1-30.4d/a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1.23d/10a。中度高温日数变化在0.1-16.9d/a之间,平均增幅为1.03d/10a。严重高温日数变化在0-0.25d/a,总体年际变化幅度较小,平均增幅为0.1d/10a,尤其在2013年出现极端高值后,近5年来严重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高温日数在年代际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幅度31.4d/10a。20世纪80s的高温日数最少,21世纪10s的高温日数最多。(2)从极端高温月际分布看,全省16个气象站点高温日数出现在5-9月,集中于6-8月,其中,皖北地区集中于6-7月,皖中和皖南地区集中于7-8月。全省年极端高温年际变化较大,其中2013年、2003年、1988年均为近30a年来最热年份。(3)安徽省的多年平均高温日数介于12.5-28.5d/a之间。长江以南地区是高温高发地区,皖北地区高温日数相对较少。严重高温日数在全省分布具有不规则性,长江东南部地区的芜湖市和宣城市属于全省高值区,多年平均的严重高温日数均为0.3d/a。高温空间分布与纬度、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以及副热带高气压可能存在关系。纬度愈低,高温发生频率愈高尤其是极端高温,并且高温持续时间越长。(4)安徽省1987-2016年连续最长高温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增,高值中心在芜湖市和马鞍山市,其中芜湖市在2013年高达30d。从全省1987-2016年历史极端高温看,全省极端高温介于40.3-42℃,16个气象站点均突破40℃,历史极端高温高值出现在全省东南部,其中马鞍山市高达42℃。(5)安徽省高温日数年代际空间分布上,高温日数在20世纪80s最少,而在21世纪后显著增加。从空间月际变化分布看,全省高温日最早出现在5月,结束最晚在10月,全年81%集中于7-8月,其中7月占52%。皖北地区集中在6-7月,占全年76%;皖中和皖南地区集中于7-8月,均占85%。(6)中暑与夏季持续性高温有密切关系,安徽省2010-2016年中暑人数随高温日数增加而增加。2016年全省多年平均高温日数达24d,中暑人数高达1200例,其中死亡人数达38例。中暑人数随月际高温日数增加而增加,中暑主要发生在5-9月,集中在7-8月,其中7月份是居民中暑高峰期。(7)高温日数与不同中暑程度人数存在相关性且都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高温日数与轻症中暑人数具有较强相关性,表明高温日数的多少对轻症中暑人数的增减具有很大的影响。年极端高温与不同中暑程度人数也存在相关性,但总体相关程度不及高温日数,其中,年极端高温与轻症中暑人数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561,说明年极端高温程度影响轻症中暑人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