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效应及其机制——一项过程追踪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出效应假定在选择任务下选项的突出特征(安全项目中拯救的生命与所付出的金钱代价两个特征中,拯救生命是突出特征)比在匹配任务下将会被赋予更大的权重。这一效应打破了理性决策理论的程序不变性原则,因为理性决策的程序不变性原则认为人们的偏好不会因为诱导程序的改变而改变。本文首先试图验证突出效应是否存在,试验结果也表明,突出效应的确存在。 本文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探讨突出效应产生的机制。本文的试验结果支持Tverskv(1988)关于突出效应的机制的假设,即人们在选择任务下下更多的采用非代偿性的启发式决策策略(例如包含词典编纂决策策略),这些非代偿性的决策策略要求更少的认知资源,较少的进行认知计算,并且能为决策提供更好的理由;而在匹配任务下人们更多的采用了代偿性的决策策略,这些代偿性的决策策略要求人们进行更多的量的推理,即人们必须考虑两个特征之间的间距与相应的权重。 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决策的结果来推断决策过程,本文在探讨突出效用的机制过程中首次使用了过程追踪技术,直接监控从信息获取到最后做出判断和决策的整个认知过程,从决策的过程的角度来考察突出效应产生的机制。 本研究一共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要求被试完成一项任务。在第一阶段中向被试呈现两个选项,其中一个选项中有数值缺失,让被试补上缺失的数值使得两个选项具有同等的吸引力(匹配任务),第二阶段让被试从他们匹配的具有同等吸引力的选项中选择一个(选择任务)。电脑将自动记录被试在完成匹配任务和选择任务过程中查看了哪些信息,查看信息的数目与时间,并以此作为判断被试采用何种决策策略的因变量。 试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即之所以会出现突出效应,是因为被试在匹配任务和选择任务中采用了不同的决策策略。在匹配任务中被试采用的代偿性的决策策略,而在选择任务中被试采用的是非代偿性的决策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使用Barth理论设计的旋风式粉尘采样头能否符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曲线(BM-RC曲线)的要求。方法对使用Barth理论设计的旋风式粉尘采样头进行实验
我国目前有各类体育场馆85万多个,但是相对于庞大的13亿人口基数来说,体育场馆仍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共体育场馆出现赛后无法对外开放,经营
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视觉观察空间的表征方式,近年来出现的内在参照系理论能较好地解释这些研究获得的结果。但是,言语描述想象空间的表征方式是否符合“内在参照系”理论,则并未
美国是世界人力资源的大国,更是公认的世界人力强国,这根本地得益于美国社会拥有科学、高效和完备的人力资源二次教育开发系统。美国人力资源的二次教育开发主体多元、途径多
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发挥新的领导体制的优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
态度研究自进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后,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成为社会心理学最为古老的研究领域。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态度研究进入到研究范式转向的分界岭。态度研究在实证主义研
在汽车上,如曲轴等结构件需要钢材具备一定的淬透性,以保证通过淬火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因此,往往采用保证淬透性结构钢制造。原规定热轧和热锻的保证淬透性结构钢技术条件
根据建设部 1 996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计划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对 1 996年以前出版的保温、保冷类图集进行了统一修编。修编后的图集《管道及设备保温》( 98T90
分析了V型推力杆的受力及运动情况,介绍了获取Ⅴ型推力杆实际受力的方法,提出了初步的试验方法.
目的探讨职业病诊断调查取证遇到问题的各种对策。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东莞市在职业病诊断过程调查取证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应对建议。结果职业病诊断调查取证存在以下难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