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位点和第二内含子多态性(5-HTTVNTR)位点与自杀未遂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方法:以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自杀未遂核心家系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86个核心家系的258个家系成员的肘静脉血各5ml,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抽提全血标本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5-HTTLPR和5-HTTVNTR位点多态性与自杀未遂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进行了以家系为基础的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HHRR)分析及连锁不平衡(TDT)分析。其中有精神病自杀未遂的核心家系57个,对于有精神病自杀未遂的评定,由两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精神科医师,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加以诊断。结果:(1)86个核心家系258个家系成员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患者组与父母组间比较5-HTT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位点(χ2=0.088,p=0.767;χ2=2.670,p=0.263)和第二内含子多态性(5-HTTVNTR)位点(χ2=0.939,p=0.33;χ2=4.892,p=0.087)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HHRR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未遂患者组与虚拟对照组之间的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位点(χ2=0.26,p>0.05)和第二内含子多态性(5-HTTVNTR)位点(χ2=2.77,p>0.05)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多等位基因TDT统计分析显示86个核心家系分别有54个和89个杂合子父母纳入5-HTTLPR和5-HTTVNTR的统计,结果5-HTTLPR(χ2=2.67,p>0.05)和5-HTTVNTR(χ2=1.90,p>0.05)均显示与自杀未遂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位点组合成的4种单体型中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自杀未遂患者与这两个位点形成的单体型不存在传递上的偏倚。(4)在57个有精神病自杀未遂核心家系中有47个杂合子父母纳入5-HTTLPR位点的分析,其中有25个S等位基因传给了患病子女,有12个L等位基因传递给了患病子女(χ2=4.57,p<0.05)。提示5-HTTLPR多态性位点与有精神病自杀未遂者间存在连锁不平衡。在57个有精神病自杀未遂核心家系中有71个杂合子父母纳入5-HTTVNTR多态性位点的分析,其中有29个10等位基因和42个12等位基因传给了患病子女(χ2=2.38,p>0.05)。提示5-HTTVNTR多态性位点与有精神病自杀未遂者不存在连锁不平衡。在有精神病自杀未遂家系中进行两个多态性位点组合成的4种单体型中进行单体型分析:提示S12单体型(χ2=4.45,p<0.05)在有精神病自杀未遂患者中可能存在过度的传递,其余3种单体型(均p>0.05)则与有精神病自杀未遂中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1)5-HTTLPR多态性位点与有精神病自杀未遂者间存在连锁不平衡。(2)两个多态性位点组成的单体型S12在有精神病自杀未遂患者中可能存在过度的传递。(3)5-HTT基因在自杀未遂的遗传基因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