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及工业化程度的日益加快,空气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国家对燃煤锅炉NOx的排放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原有燃煤锅炉排放指标达不到新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了脱硝改造,改造的重点为增加了 SCR脱硝反应器,本文运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并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对SCR脱硝反应器运行了数值模拟及脱硝效果的分析,并针对运行状态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对SCR脱硝反应器进行模型建模并进行网络划分,然后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主要分析及改进结果如下:首先对反应器空塔方案进行分析,发现其第一层催化剂上的速度偏差为34.3%;然后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发现第一层催化剂入口烟道速度偏差比空塔方案下明显减低,但依然偏高,为25.8%;对整流格栅进行改进,速度偏差为12.1%,满足工程要求。同时,将运算数据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经对比发现,两种误差均在规定范围内,表明分析结果具有实际意义。其次分析了烟道变截面部位速度及氨气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速度偏差及氨气浓度偏差较大,呈现“n”型变化,并且容易出现飞灰磨损导流板的现象。运用改进后的SCR脱硝反应模型,选取组分运输模型与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模拟氨气与烟气混合反应,分析得出了喷嘴在速度相同情况下与改进调整情况下的催化层第一层入口截面处的质量分布情况,发现等速度偏差大于5%,改进调整后的偏差小于5%,并对两种情况进行催化反应模拟,经催化反应后,氨逃逸量由3.2 ppm降为1.9 ppm,脱硝效率由82.4%提高到83.5%。最后利用离散相模型研究了颗粒直径对运动轨迹的影响。发现粒径较大的颗粒容易集中在催化剂入口的后壁上,并且上、中、下三层催化剂上的的沉积密度区间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14.3~42.2)g/m3之间,局部区域超过112g//m3,分析结果为吹灰器的布置提供了依据。SCR脱硝反应器尾部为“U”型烟道,分析表明易出现明显的飞灰沉积现象,将会导致部分烟道的堵塞。该处加装灰斗或采取其它措施,能及时把沉积下来的灰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