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理论视域下的东北二人转研究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ongn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二人转是一种生命力极强、深受东北大众欢迎的一种民间艺术。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之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巴赫金狂欢诗学视界下的二人转研究则是学界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论文第一章对东北二人转的定义、来源及发展问题、二人转戏俗、二人转的艺术特征等一系列基础问题作了简要阐述,接着在第二、三章则将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置于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视野下进行观照,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阐述了这一诙谐艺术所具有的民间狂欢文化意义。   论文指出,就宏观维度而言,东北二人转演出实际上是在民间建构了一个全民平等参与其中的狂欢节广场,这个狂欢节广场与巴赫金所阐述的西方中世纪民间诙谐文化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它从全民性、颠覆性、双重性、节庆性四个方面表现出巴赫金反复强调的狂欢化世界感受的内在精神特征。   论文进一步在二人转戏俗和艺术特征方面对之进行了微观的深入分析,以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对这一民间艺术的人物形象、仪式、语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认为这种流行于中国东北民间的艺术不仅在内在精神上,而且在外在的艺术范式和表演方法上都表现出民间狂欢文化及狂欢化艺术所独具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本雅明出生于被基督教同化了的犹太家庭。弥赛亚、救赎、历史唯物主义等观念共同混合于他的思想之中。虽然本雅明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其思想中的神学之维。他心
《广陵潮》是民国作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品,小说描绘了近代扬州城的社会生活,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社会言情小说的写作模式,其对中国近代市民社会淋漓尽致的描绘和市民风俗详尽的描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