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与三维数字化扫描仪3Shape R700和测量分析系统相结合,通过对骨性Ⅲ类均低角患者非拔牙掩饰性矫治前后CBCT及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方向测量分析,探讨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掩饰性正畸治疗前后牙合平面,牙弓形态及周围硬组织变化,为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的三维方向控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16-2019年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结束的骨性Ⅲ类患者28例(其中男生18例,女生10例,平均年龄24.47±2.03岁),以矫治前后的CBCT及记存模型作为研究资料。应用Invivo5软件对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参考平面,对颅颌面硬组织,牙合平面,下颌平面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应用3Shape R700扫描仪将被研究者的石膏模型转化为数字模型,然后通过3D测量软件OrthoAnalyzer 2013对预定的测量项目进行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对各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矫治前后的颅颌面硬组织及牙合平面变化: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加权PAR指数均下降,减小(34.50±8.97)分(P<0.01),减小幅度均>22分。颌骨矢状向参数:SNA,ANB,Wits值增大,SNB,APDI减小,其中ANB增加(0.78±0.20)°,Wits值增大(4.00±0.62)mm,APDI减小(2.87±1.07)°,具有更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颌骨垂直向参数:MP-SN,FH-MP,ODI,ANS-Me,N-Me,ANS-Me/N-Me增大,S-G0减小,其中MP-SN,FH-MP,ANS-Me/N-Me增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合平面参数:OPA,OPP,OP-diff,OPC均增大,其中OPA,OPP增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矫治前后牙齿倾斜度及相对位置的变化:矫治后,牙齿矢状向倾斜度仅U1-FH增加,U5-FH,U6-FH,U7-FH,L1-MP,L5-MP,L6-MP,L7-MP均减小,其中U6-FH,L5-MP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U1-FH平均增加(12.20±3.66)°,L6-MP平均减小(6.05±3.12)°,具有更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矫治后牙齿冠状向倾斜度U1C-FH,U5C-FH,U6C-FH,U7C-FH减小,L1C-MP,L5C-MP,L6C-MP,L7C-MP增大。矫治后上颌牙齿到PP平面及PL平面的垂直距离均减小,U5H-PL,U6H-PL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U1H-PP减小(1.39±0.69)mm,U1H-PL减小(4.33±1.86)mm,具有更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下颌牙齿L1H-MP,L7H-MP,L7H-G0增加,L5H-MP,L6H-MP,L1H-G0,L5H-G0,L6H-G0减小,L1H-G0,L5H-G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6H-MP平均减小(1.28±0.75)mm,具有更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3、骨性Ⅲ类矫治前后模型分析矫治后Spee曲线曲度,覆牙合减小,覆盖,腭高,腭长及腭宽均增大,其中覆盖OJ平均增加(4.14±0.61)mm,腭高PH平均增加(0.97±0.44)mm,腭长PL平均增加(2.42±1.13)mm,具有更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矫治后上颌前段牙弓宽度增加,上颌中后段牙弓宽度均减小,下颌牙弓宽度增加,上颌牙弓长度增加,下颌牙弓长度减小,上颌前段牙弓长度增加了(1.47±0.94)mm,上颌牙弓长度增加了(1.66±1.14)mm、LPP1、LPP2分别增加了(1.70±1.07)mm、(1.98±1.40)m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矫治后上颌前段、后段基骨弓宽度增加,中段宽度减小,下颌前段、中段基骨弓宽度增加,下颌后段宽度减小,上颌基骨弓长度增加,下颌基骨弓长度减小。其中UL增加(1.40±0.53)m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矫治后上颌WALA嵴宽度前磨牙区减小,尖牙区和磨牙区增加,下颌除磨牙区宽度减小,其他位置均增加。其中LW4减小(0.66±1.54)m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成人骨性Ⅲ类均低角病例经掩饰性治疗后矢状向不调有所改善,包括SNA,ANB,wits值均有所增加,SNB,APDI减小。2、成人骨性Ⅲ类病例正确进行垂直向控制,可以很好地控制下颌平面和牙合平面,治疗后上颌切牙适度唇倾,下颌切牙适度直立,达到前牙正常的覆牙合覆盖,远中直立压低上后牙,增大后牙合平面角度,牙合平面顺旋,导致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下颌平面角增大,前下面高与全面高的比值增加,有助于下颌的后移,面型的改善。3、除了矢状向与垂直向,横向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正畸掩饰性治疗时,主要表现在牙齿和牙弓的变化,同时基骨弓和WALA嵴也作出了适应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