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对长期摄入亚硝胺污染腊肠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w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对长期摄入亚硝胺污染腊肠的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利用血清代谢组学探索其保护机制,分析差异代谢产物,寻找、鉴定潜在代谢分子标志物。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35只,体重250±18.1g,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CON组)、腊肠喂养组1(S1组)、腊肠喂养组2(S2组)、抗坏血酸补充组1(S1+VC组)和抗坏血酸补充组2(S2+VC组)5组。采用饮水补充抗坏血酸,连续喂养25w,各组分别于第7、17、25w处理8只大鼠,收集血液和肝脏。分别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抗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 HAstV)首次于1975年由Appleton和Higgins用电镜检测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时发现。星状病毒属单独的星状病毒科,星状病毒属,无衣壳单股正
目的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发展,生物医学文献数量迅猛增长,如何在如此数量庞杂的文献中准确快捷得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文本挖掘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