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砂力学变形及渗流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砂中原油黏度大常温下不能流动,常规热采开发存在循环预热周期长、蒸汽能耗大、储层动用程度低的问题;注水微压裂技术是促进井周微裂缝产生,形成高效注气通道,缩短见产周期,提高开发效果的有效改造手段。如何准确控制注液压力,提高注采双水平井间的水力连通性是亟需解决的工程难题,油砂储层注液扩容机理成为解决该问题理论和技术上的一大难点。本文针对油砂注水微压裂过程中的油砂变形及渗流特征,系统开展了如下研究内容:(1)油砂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研究针对油砂结构疏松易扰动的问题,提出了天然油砂实验室取心和人造油砂样品制备方法,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油砂的岩石力学特性变化规律。认识了油砂的扩容规律和渗流行为,验证了低强度高塑性的力学特性是影响油砂骨架与孔隙流体相互作用的主控因素。(2)油砂细观渗流与变形机理研究通过CT岩心扫描物理实验,开展油砂细观结构数字岩心研究,提出了油砂三相介质图像分割方法,精确还原了油砂骨架颗粒与沥青质的多种接触关系。通过建立油砂三维孔隙网络模型,进行多因素下孔隙尺度渗流模拟,获得了油砂的绝对和有效渗流规律。通过对比注液前后油砂数字岩心孔隙连通性、孔喉特征变化,定量表征了油砂骨架与孔隙流体的交互行为,揭示了油砂的扩容机理。(3)可视化油砂注液物理模拟分析开展了油砂注液过程可视化物模实验研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多初始点多核迭代运算,获取了液体作用下油砂骨架变形的全位移与应变场。观察到样品两端由不连通至连通时油砂的变化过程,提出了剪切扩容与张性扩容的识别方法,发现了油砂在远注液端先发生剪切扩容后发生张性扩容的现象,获得了不同注液条件下的渗流规律。(4)油砂储层注水微压裂模拟与效果评价考虑现场实际工况条件,注液压力诱导产生微裂缝,形成井周高渗扩容带,建立了油砂储层微压裂三维扩容-渗流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提出水力连通系数和水力波及范围概念,评价了油砂微压裂改造效果,分析了储层物性对扩容的影响,为现场施工时注液压力调控与水力连通判断提供了依据,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时频分析技术是地震资料处理和分析的关键技术。地震信号作为典型的非平稳信号,通过时频分析进行处理,可以快速高效获取地下储层的相关信息,为后续地震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以时频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了时频分析在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重要环节中的应用。初至自动拾取是地震资料处理中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关系到静校正和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建立等后续地震资料处理的成败。地震勘探正向全方位、高密度、多维多分量、高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后期存在原油流动性差、近井周围能量低等问题,利用常规热采难以实现良好的增油效果,研究稠油冷采化学吞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胜利油田孤岛稠油,以乳化不稳定系数、油膜收缩速率、界面张力为指标,通过评价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的乳化能力和剥离能力,构建形成稠油冷采化学吞吐体系,并通过室内物模实验评价了化学吞吐体系对稠油的吞吐效果。结果表明:长链烷基甜菜碱CBT对稠油具有优异的乳化
燃气轮机以其运行效率高、单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电力、机械驱动等众多领域。在天然气长输管道中,燃驱压缩机组的应用能够大幅降低当地电网负荷,是电力供应欠发达地区的首选动力设备。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叶片积垢、叶片磨损、叶顶间隙增加和喷嘴积碳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各部件气路性能的衰退。在气路性能衰退的早期阶段,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和热循环效率会
致密砂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对象,但与常规天然气相比,致密砂岩的气水分布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复杂的气水分布关系严重制约了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因此研究致密砂岩的气水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成因机制对于指导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上古生界山西组—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藏为典型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高压压汞、微米CT和非常规油气运移聚集模
新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储层,其地质储量高,经济价值大,具有极高的开发潜力,对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一直存在着对于裂缝性火山岩储层的开发难题,如准噶尔盆地裂缝性火山岩储层厚度普遍较大,天然裂缝广泛分布,天然裂缝系统对岩性影响较大,国内外针对裂缝性储层水力压裂技术可借鉴经验少;对火山岩储层人工裂缝起裂和延伸的机理认识不清,缺乏火山岩储层压裂设计优
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一直是业界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国内油田生产开发条件的日益严苛。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以成效显著、绿色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油田来说,虽然CO2注入地层后会溶于地层水形成H2CO3,对储层具有酸化的作用,但是其一次解离形成的HCO3-与二次解离形成的CO32-会与地层水中的成垢离子反应生成无机盐沉淀,导致储层孔隙的堵塞,严重影响油田的生产。因此,对CO2驱过
液氮辅助破岩可望用于提高非常规油气及地热储层钻完井效率。液氮接触储层岩石后可发生强烈的热交换,导致岩石表面的温度骤降并引起拉伸热应力。基于液氮辅助油气井钻井压裂的工程背景,对液氮与岩石间的传热规律展开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岩石材料的物性特征对液氮深冷淬火传热的影响。基于传热实验结果,模拟分析了岩石表面及内部的热应力演化特征。首先对现有的反传热算法进行了改进,以准确计算液氮深冷淬火实验中岩石表面的温度
提高破岩效率、减少钻井时间是钻井工程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空化射流中加入磨料颗粒形成磨料空化射流,利用空化气泡空蚀和磨料颗粒冲击破碎岩石,有望提高破岩效率。磨料空化射流中空泡与颗粒协同作用机制、射流空泡云特征、磨料空化作用下岩石破坏特征和射流冲蚀能力参数影响规律是关键问题。本论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围绕磨料空化射流破岩机理与参数影响规律开展研究。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数值模拟研究了空泡动力学特征和空
为了使管道安全、稳定和持久地输送油气资源,常采用将管道填埋于地面或海床以下一定深度的方式来保护管道。随着管道服役年限的增长,由于人工作业、水流冲刷、地质运移或环境载荷作用等原因,埋于地层或海床中的管道常常出现管道悬空,本文中称之为埋管悬空问题。埋管悬空的出现可能造成管道损伤、泄露甚至折断等事故,对管道安全有很大威胁。因此,埋于地层或海床中管道的定期悬空检测对保障管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埋管悬
“山前断裂带”指造山带隆起与盆地或平原之间的区域性断裂带,本论文中用以描述塔西南坳陷与南北两侧造山带隆起区之间的构造带,在特指这一构造带在盆山过渡带的地貌位置同时,还试图强调盆山构造演化上的内在联系。论文遵循构造解析原则,在对地面地质露头资料、地震勘探资料、重磁勘探资料等的地质解释基础上建立塔西南坳陷山前断裂带不同构造位置的构造几何学模型,通过平衡剖面约束分析构造几何学模型的构造演化过程,基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