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Beacon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和实现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mbc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位置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室内定位技术成为了信息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技术快速发展,并在一些场合进行了实际使用,在初步实践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鉴于目前室内定位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2013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iBeacon技术,为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iBeacon室内定位技术,可以使我们在室内环境中只需额外的增加一些硬件就能有效的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能够有效的对Wi-Fi定位的不足进行弥补。鉴于此,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系统的优点及不足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基于iBeacon的室内定位系统,研究并改进指纹定位算法,设计实现基于iOS操作系统的室内定位系统。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分析国内外室内定位系统特别是基于Wi-Fi的指纹定位系统研究现状,对目前室内定位系统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此优缺点进行原因的分析研究,同时,对整个室内定位精度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根据所得分析提出基于iBeacon的室内定位系统,分析如何使用iBeacon来进行准确的定位,是否能对当前的主流定位系统进行有效的弥补。同时对几种典型的基于信号指纹的定位算法进行研究,对最近邻法(NN)、K近邻法(KNN)、支持向量机法(SVM)原理进行阐述,并根据这些算法提出进行一些改进后提出本次设计所采用的信号指纹匹配算法,并对此定位算法进行实现,然后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然后对基于iBeacon的室内定位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提出此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软件开发的平台和环境,对定位系统进行总体框架设计,对整个系统的逻辑结构、数据流的结构以及定位系统各个模块间的通信协议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对系统的服务器模块和客户端模块进行功能的分析并实现每个模块的功能,在每个模块功能都实现后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功能的调试。最后,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测试环境的搭建,将本文实现了的基于iBeacon的室内定位系统在此环境中进行测试,分别对信号指纹采集的功能和定位的功能进行测试,再对本次系统采用的定位算法精度、速度以及并发性三个方面进行性能的测试。在所有的测试都完成之后,对测试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基于Wi-Fi信号指纹室内定位系统进行比较,提出基于iBeacon信号指纹的室内定位系统优点。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B超引导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浓缩癌性腹水建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的可行性及稳定性,为大批量制备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
1 “一边倒”树体结构及优点“一边倒”树形适于桃、杏、李和樱桃的冬暖棚和大拱棚栽培 ,全树只有 1个主枝 ,全园所有主枝平行向南或西南与地面呈 2 0~ 30°倾斜 ,主枝上
目的:探讨并分析河南省ICU护士护理工作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对河南省645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635
本试验以萝卜品种“鲁萝卜一号”为试材,对其不定芽和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和分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带下胚轴的茎端为不定芽诱导适宜外植体;MS+3mg/L6-BA+0.2mg/LNAA为不定芽继代
果树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果树面积2000年866.7万hm2,果树产量2000年为6 237.64万t(吨),居世界第一.但品种结构极不合理,如苹果总面积的46%~50%为晚熟品种红富士
当代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照学生的全面生活领域,以马克是主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习为理论基础,其特点应把教学看作是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活动.学习的本质
1971年Burnet提出肿瘤免疫监视概念,认为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通过细胞免疫机制破坏肿瘤细胞。如果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缺陷,就有可能形成肿瘤。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攻
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是细胞呈无限失控生长,其过程涉及基因质的变化和基因表达的调控异常。最新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化是恶性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重要分子基础。尤其是它
1964年Jefferson首先提出了侵袭性垂体腺瘤这一概念。所谓侵袭性垂体腺瘤指肿瘤生长突破包膜或侵犯邻近结构的垂体腺瘤。其生物学性质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多年临床实践提示
目的:外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起源于初级滤泡或次级滤泡外套带区未成熟CD5~+B细胞亚群的一类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学、免疫表型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改变的非霍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