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晏《诗》学具有丰富而完整的体系。其《诗》学研究既包含字词训诂,也涉及义理阐释。丁晏治《诗》“兼采古今”“汉宋并举”,在《诗》学校勘与《诗》学注疏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丁晏《诗》学著作颇丰,内容广博,值得学人参考研究。本文分四章对丁晏《诗》学进行论述:第一章对丁晏生平与学术研究状况进行介绍。丁晏师承交游,对其《诗》学有一定影响。考察其生平交游,能够理清丁晏学术渊源。对丁晏经学研究著作,尤其是《诗》学著作进行梳理,可知丁晏《诗》学涉及训诂考据、义理阐释等各方面,具有完备的《诗》学体系。第二章对丁晏《诗》学校勘成就加以论述。本章通过对丁晏《诗》学校勘著作的分析,总结出丁晏的校勘遵循“广罗古籍,多方引证”“审慎校勘,不明阙疑”的原则。概括言之,丁晏《诗》学校勘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校勘字词、考校篇次、辑佚补遗。丁晏运用对校、理校、他校多种方法进行校勘,成果显著。丁晏治学严谨,其《诗》学校勘也体现出严谨审慎的特色。他的校勘往往增详信息,并且能够细陈原因、论断有据。第三章对丁晏《诗》学注疏成就加以分析。丁晏发挥其训诂考据才学,对《诗》学著作加以疏释。本章第一节对丁晏《诗》学注疏“宗毛为主”“比勘三家”“汉宋兼采”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第二节对丁晏注疏方法进行探讨,结论认为丁晏《诗》学注疏方法灵活,他既注重“以经注《诗》”、经典互释,也注重从其他文史古籍中搜集资料进行注疏。丁晏《诗》学注疏的主要内容是训释字词与阐释义理,第三节对此进行详细论述。本章第四节对丁晏注疏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丁晏在《诗》学注疏中,多罗列成说,少有裁断;总体观之,重训诂而轻义理。第四章分析丁晏的学派归属。丁晏是有清一代著名经学家,然而后代学者对其学派归属莫衷一是。本章将丁晏《诗》学与扬州学派、皖派、吴派的学术加以对比,分析他的《诗》学与上述三个学派的关系,结论认为不能简单地对丁晏进行学派划分,而应从个性角度探讨其《诗》学成就。如果定要在扬州学派、皖派、吴派中择一归属,则丁晏《诗》学与吴派学风更为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