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晏《诗》学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ngshu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晏《诗》学具有丰富而完整的体系。其《诗》学研究既包含字词训诂,也涉及义理阐释。丁晏治《诗》“兼采古今”“汉宋并举”,在《诗》学校勘与《诗》学注疏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丁晏《诗》学著作颇丰,内容广博,值得学人参考研究。本文分四章对丁晏《诗》学进行论述:第一章对丁晏生平与学术研究状况进行介绍。丁晏师承交游,对其《诗》学有一定影响。考察其生平交游,能够理清丁晏学术渊源。对丁晏经学研究著作,尤其是《诗》学著作进行梳理,可知丁晏《诗》学涉及训诂考据、义理阐释等各方面,具有完备的《诗》学体系。第二章对丁晏《诗》学校勘成就加以论述。本章通过对丁晏《诗》学校勘著作的分析,总结出丁晏的校勘遵循“广罗古籍,多方引证”“审慎校勘,不明阙疑”的原则。概括言之,丁晏《诗》学校勘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校勘字词、考校篇次、辑佚补遗。丁晏运用对校、理校、他校多种方法进行校勘,成果显著。丁晏治学严谨,其《诗》学校勘也体现出严谨审慎的特色。他的校勘往往增详信息,并且能够细陈原因、论断有据。第三章对丁晏《诗》学注疏成就加以分析。丁晏发挥其训诂考据才学,对《诗》学著作加以疏释。本章第一节对丁晏《诗》学注疏“宗毛为主”“比勘三家”“汉宋兼采”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第二节对丁晏注疏方法进行探讨,结论认为丁晏《诗》学注疏方法灵活,他既注重“以经注《诗》”、经典互释,也注重从其他文史古籍中搜集资料进行注疏。丁晏《诗》学注疏的主要内容是训释字词与阐释义理,第三节对此进行详细论述。本章第四节对丁晏注疏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丁晏在《诗》学注疏中,多罗列成说,少有裁断;总体观之,重训诂而轻义理。第四章分析丁晏的学派归属。丁晏是有清一代著名经学家,然而后代学者对其学派归属莫衷一是。本章将丁晏《诗》学与扬州学派、皖派、吴派的学术加以对比,分析他的《诗》学与上述三个学派的关系,结论认为不能简单地对丁晏进行学派划分,而应从个性角度探讨其《诗》学成就。如果定要在扬州学派、皖派、吴派中择一归属,则丁晏《诗》学与吴派学风更为相近。
其他文献
檄文是一种应用文体,主要用于军事上征讨敌人,也可以用于晓谕百姓和征召官吏等,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檄文的文体功能不断地丰富,尤其是它的审美功能越来越凸
随着我国农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农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农业乡村旅游产业视角做好英语翻译工作是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所必须要关注的热点
环保工作量激增,社会化环境检测顺势而起,紧跟国家政策,面临恶性竞争,依托自身技术水平长久立足。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0
漆酶是一种结合多个铜离子的蛋白 ,是铜蓝氧化酶蛋白家族的一员。本文叙述漆酶的分子结构、底物特异性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并讨论漆酶的酶促反应机理和生物学功能 ,包括植物漆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小说批评派创始人,著有《选批唐才子诗》、《天下才子必读书》、《大题才子文》、《小题才子文》、《南华字制》以及佛学著作《西域风俗记》等,特别是金批《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时期的丁玲,通过考察她参与主编《中国》期间的文学活动,分析丁玲这一时期的文艺观点及矛盾。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丁玲与《中国
许浑处在中晚唐诗风转变的关捩点上,对其诗歌的研究着眼点大都集中于许浑诗歌的思想表达和诗歌艺术特色上,研究者多受到“以时界诗”风气的影响,将其视为晚唐喑哑之声,对他艺
本文研究的宋代隐士实则是特指那些具备一定文化修养,有条件或有机会入仕,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生或人生某一段时间内主动选择不仕或暂时不仕,或曾经入仕而因故主动去官不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