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个性解放思潮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个性解放思潮,素来缺乏系统专门的研究.这与其作为中国新文化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点和鲜明特征的历史地位是不相称的.针对这一缺憾,该文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勾勒出这一思想与文化思潮流在新文学领域的演变轨迹,并从多方面探溯其在本世纪中期退潮的内外原因,力图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求民族精神苏生的未来途径.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章论述了五四所确立的全新的文化价值取向--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把个人放在新文化形态的价值主体地位.这是迄今为止的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的最伟大的转变.这一转变直接孕育了中国新文学中追求个体独立存在价值的思想潮流--个性解放.第二章着力从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梳理出个性解放思潮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发展轨迹,从其在文学中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出发,勾勒出它从五四时期的发端,二三十代的发展、深化,四五十年代的消退乃至文革时的彻底湮灭以及新时期的重新复苏这一异常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第三章主要在对其曲折历程的研究基础上,探求这一思想潮流在中国命运多蹇的多重原因.认为启蒙工作的不彻底使其内在地先天不足,而中国当时贫瘠的经济、政治、文化土壤也的确没有给个性以充分发展的天地.而来自苏联和日本的冲击则把它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其他文献
该文从自然美学思想和叙事思想两个侧面对郁达夫的美学思想作一微观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品艺术美进行具体分析.郁达夫的自然美学思想体现在他对文学与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技小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发明创造能力,巩固化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观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科学素
期刊
新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充满活力和张力的时期,它的深刻变化以几乎同时获取多种新的理论话语资源为前提,精神分析位列其中之一。它的引入,不但见证了新时期小说面貌的革命性变化,而
长期以来,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一直把藏族文学包括其他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民间文学的一部分排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正史之外,直到20世纪90年代,先有吴重阳的《中国现代少数民
目的:建立盐酸克伦特罗(CBL)小鼠慢性中毒模型,研究其在小鼠毛发、肝肾和肌肉中分布的关系。方法:按1mg·kg·bw给予实验小鼠盐酸克伦特罗水溶液,灌胃30d,从第9d开始采集样本
该文以鲁迅第一人称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叙事学和社会文化学的基本方法,对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重要叙事符码--第一人称叙事者作出全面的分析论证,并以此为基础,进而深入分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