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意经济时代,创客文化传播、创客运动兴起及以3D打印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不断冲击传统创新模式的演变,催生了以开放共享理念为核心,以众筹、众创模式为特征的新兴创新空间载体——众创空间。从2015年提出至今,不过短短两年众创空间在我国爆炸式增长,已经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国外相比,我国众创空间出现较晚,对其理论研究滞后,实践也尚在摸索中。本文从规划学科视角,探究众创空间的区位选择及其内部空间布局,可以进一步丰富创新空间的研究内容,完善创新系统的研究体系。以深圳为案例作实证分析,也能为在我国蓬勃发展的众创空间的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成果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整体来看,论文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大部分内容:理论部分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梳理了对众创空间区位选址和内部空间布局有指导意义的相关理论,包括微区位理论、创意经济的3T理论、创意城市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其次归纳总结了众创空间的选址原则,认为众创空间选址应遵循以创客需求为主导、系统性和分类选址的原则,众创空间的内部空间优化应遵循功能主导、需求优先、促进交流的原则。最后总结出众创空间的区位选址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众创空间的区位选址三级模型。在实证研究部分,第一,从全国层面分析了众创空间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GIS可视化方法呈现了我国众创空间的数量与分布,并重点分析了我国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运营模式与资金来源及发展趋势。第二,选取深圳市作研究案例区,进行深圳众创空间选址的实证分析。首先介绍了深圳市众创空间的数量和特征、专业领域,并针对研究目标将深圳市的众创空间从空间位置临近性和空间主要功能两个层面进行了分类。其次分析了深圳市创客特征、创客对众创空间外部环境需求特征,在对众创空间外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位特征的众创空间选址案例进行了重点解读,并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给出众创空间的选址方案。第三,不同功能类型的众创空间的内部空间布局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创客的行为特征、需求特征和创客对众创空间的内部环境评价,揭示影响众创空间的内部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构建众创空间的内部空间优化流程,并选取不同功能类型的众创空间案例进行其内部空间优化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