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弥合——女博士婚恋生活的自我建构与他者建构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急速转型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婚姻家庭领域大量单身女性的出现极大冲击了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家庭伦理。单身女博士是单身女性中学历最高的一类群体,该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多掀起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社会性讨论,这场盛大的舆论狂潮正体现出对这种冲击的思考。  本文以生活方式范畴“三结构”为分析框架,并结合婚姻家庭理论对单身女博士婚恋生活的种种问题进行解读。首先,对单身女博士不断增多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这是社会生态环境与女博士主体价值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次,通过对单身女博士婚恋生活的自我建构与他者建构的分析发现:单身女博士自我建构积极打破“女大当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伦理预设,将自身建构为“独立自主新女性”,展现出了个体化与反身性两种明显的群体性格特质。而单身女博士的他者建构则在婚恋价值认知、单身女博士形象认知和女博士单身原因认知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形成了两种建构的三种冲突,显露出他者建构的偏颇性。再次,运用两对生活维度“自在性”与“自为性”、“自然性”与“超自然性”对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女博士与他者建构个体生存于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生活之中,即女博士追求“自由”强调“理性”,而他者建构个体则延续“男权”期盼“家庭”,冲突之下两种建构形成关于单身女博士的不同话语。最后,通过对两种生活价值取向的讨论,清晰的发现了单身生活的双重性,及弥合冲突的因素。  文中提出,单身女博士的不断增长与积极的自我建构正体现出了中国高知女性抗拒传统性别关系,创造“自为”的私人生活新空间的努力。但同时这种生活追求也隐藏着个人主义倾向,淡漠情感、精于计算的“理性主义”一旦渗入家庭关系,婚姻家庭文明则陷入危险之中。因此,应该创造一种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既充分发挥理性思维又不缺失感性意识的行为模式。既要引导人们理性的认知性别关系,消除性别偏见,并保证自身独立性,也要呼唤人们珍视情感,重视家庭,建立一个人在其中得到最大自由与解放的生活世界。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农村社会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也出现了内部的结构裂变,出现了阶层分化,人际关系、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加之农村社会原有的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农民开始进入到城市中工作,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在这之中,新生代农民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部分。同第
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经济型、具有农业户口的流动穆斯林来到城市。就业是他们能否进一步适应流入城市的关键,由于流动穆斯林需面对城乡、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长期以来,受到偏向工业和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村基本社会保障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与城市基本社会保障间存在巨大差距,若不加以弥补,必将
2012年2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工作座谈会中“继续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的问题被特别提出。在5月中旬,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首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额度为500亿元。这不由让我们想起之前在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就已开始启动,当时试点额度只是15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
有一个相声,说楼上一不拘小节的人,每晚上床脱靴,随手一扔,咕咚、咕咚两声,靴子重重砸在地上。楼下偏遇一个失眠症患者,咚咚两声吓得他久久不能入睡,痛苦之极,找到楼上,言之
新西兰儿童学家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
期刊
通过征收农民土地来扩张城市版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近百万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些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谋生方式。笔
中国市场化改革成效已经全面渗入社会各个层面的组织中,并影响着社会成员各个方面的生活。中国体制转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制内组织的市场化过程。国有企业改革已全面实施并
美术欣赏课也应像其他课一样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应创设自由的参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感受。 Art appreciation class should be the same as other classes to carry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