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标识在数字出版中的交互性研究

来源 :鲁迅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ib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识在《辞海》和《水经注·汶水》中都有记载,一种是静态,另一种是动态。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在原始符号、器物的铭文及牌匾、建筑雕塑、政治、军事等方面都记载着标识为人类传递信息的属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媒体的到来,除了实现传递信息外,标识在出版物中的应用更是记载良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主题为:人类-自然-科技-发展的动态标识的诞生,在设计界产生强烈反响,向大众传达了新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交互设计,为信息传递又迈过了历史性的一步。同时也为填补动态标识在数字出版领域空白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必备条件,和可靠的依据。数字出版是科技进步的产物,而动态标识的植入却是促进未来出版的必要环节。标识设计不再局限于平面静态的形式,而是根据不同需要向多维的、立体的、和动态的形式展现。是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横屏等平台、触摸语音或手势式表情与其进行交互,信息数字化的科技手段为数字出版和动态标识的交互性带来了新的可能。从全球的文献资料的比较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静态标识无论是在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中的应用相对成熟,而动态标识的应用还尚乏依据。因此这种新的可能是摆在每位专家学者面前的新课题。通过研究证明、解决动态标识在数字出版中的目的就是运用闭环理论,联觉理论,识别理论等多方面知识通过推演,应用在阅读领域,教育领域,等各个知识领域。并利用了AI、AE等软件使动态标识在数字出版中的交互性得到验证,为数字出版的未来提供了必要保障的同时,还具有现实的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当下是一个受视觉感受、消费文化以及符号艺术的现代社会,在全球经济、文化发展、艺术繁荣的大背景下,人们逐渐更多的关注一些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文化艺术交融的环境下各个领域都开始追求艺术性,不再简单的止步于基础功能,社会活动中人群审美认知显著提升。时尚产业集视觉、消费、艺术于一体的典型综合体迅速吸引大众视线,依附其生的时尚展示类空间的展现形态与艺术表达也成为热门领域。在这类空间中,时尚品牌秀场不可否认的
学位
本文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在女性艺术视角下的艺术视觉表征。并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在女性艺术家自我表达中的艺术符号。通过对其总体特征的结构研究,以及女性的自我、象征和社会处境之间的关系,反映现实中女性每时每刻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心理。同时,在自我符号泛滥的当下。寻求在艺术家的艺术表达中所提供的新鲜的、话题性的、不可知论的视角,对当代女性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5个方面来探讨:
学位
意象油画是当代中国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对于写意情结的表达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这些充满东方意蕴的文化跃然于油画布上后,意象油画就此诞生。这是一种文化融合下的产物,并在古代意象说的影响下发展成更具有东方意蕴的绘画艺术。这种绘画艺术在中国当代的语境下依然有很大的研究和探索空间。本研究基于对写意性绘画的理解,结合个人创作的思路以及思考,对油画艺术在中国本土化的根源和发展进行揭示与阐述,希图对后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由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媒介——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从简单的移动通讯工具逐渐演化成集社交、拍摄和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兴“第五媒体”,人们不仅可以利用手机进行通话、游戏、娱乐等,并且还可以利用手机看电影、电视。作为普及大众娱乐性形式的文化产品之一——电影,在4G、5G时代的移动媒体播放终端中,其影像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也因新的手机媒介
学位
建设美丽乡村,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我们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环境营造模式化、生态环境破碎化、后期维护断截化、乡村风貌破碎化等,皆有待科学发展。基于这一现象,本文以“内生式发展”理论为指导,并分析探究其在当代乡村景观设计的实践、应用。论文首先从乡村景观设计中内生式发展的研究背景与现状出发,分析研究的目的与价值,并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公众参与的相关研究,分
学位
旗装戏始于《四郎探母》,是中国独有的戏剧种类,以着满族旗装女性形象为典型特征,满族生活服饰经戏剧处理后成为戏剧艺术服饰,因戏剧服饰特征鲜明而得名旗装戏。本文基于旗装戏的服饰款式、图案、色彩、制作等特征,运用多媒体、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展示旗装戏的服饰、视频、文献、互动等内容。在三维建模、Photo Shop、Unity3D虚拟现实引擎等软件支撑下,实现场景、交互、界面、音效的设计与软件开
学位
作为中国自然生态主题艺术展览的参展主体,中国自然生态题材艺术的形成原因与发展面貌是多元的,本研究分别从中西方文化视角,全球和中国的社会视角梳理了中国自然生态题材艺术的形成背景,以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索出中国自然生态题材艺术的呈现方式与发展过程。“自然生态”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的关键词之一,体现在策展人对展览主题的选择之中。2010年以来,中国自然生态主题艺术展览呈现出势如破竹之势,本研究以
学位
目的 探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在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措施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机体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
期刊
柑橘产业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支柱型产业,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柑橘人工林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权衡柑橘产业发展与土壤侵蚀的调控是我国南方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安远县森林资源清查二调数据和2000、2013、2017、2019年遥感影像数据、地形数据、土壤类型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景观格局的分析,并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江西省安远县和柑橘人
学位
漆画是一门结合了工艺技巧与多种材料的综合性质的画种。色彩是漆画的主要语言与表达方式,是漆画的构成要素之一,具有着可以反映并塑造图像与空间的重要作用。漆画的色彩具有着最直观的视觉审美特征,对于形象的刻画、气氛的烘托以及情感的抒发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漆画创作中,人们对于漆画审美部分的关注度均集中于漆画的材料与技法,弱化了色彩语言对漆画创作表现的影响。因此漆画色彩语言还具有着很大的发掘空间。随着现代漆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