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健康权及其制度保障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ro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还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健康问题不仅是人的尊严的核心,而且也是人权的核心。健康权不是指身体健康的权利,而是指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人人能够尽可能健康。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健康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而是发展的目标。健康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每个人因其一生下来就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而享有的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权利,也是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的、起码的、最低需要的权利。健康权是一项基本公民权利。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健康权保障的基本责任者主要是国家。公民与国家是宪法关系的基本主体,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宪政社会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政治关系。健康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应受国家的尊重和保障。健康权的实现不是自发的,除了公民要为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外,国家的义务是最值得强调的。健康权是一项概括性权利,内容和范围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健康权起源于西方减少疾病风险和其他损害的社会和经济政策。1946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宪章首次承认,后来在各种国际和区域性人权文件中都得到反映。20世纪80、90年代人权概念开始进入我国党和政府的话语体系,2004年我国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2009年4月,我国新医改方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但是我国公民健康权保障的实践经历了曲折过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前后两个30年得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改革开放以前,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创造了“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1978年,我国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我国的医改走向了市场化、商业化道路。“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卫生部门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成为医改的指导思想。经过30多年的多次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说是不成功的”。从坚持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导向,到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这是我国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上的重大转换。把维护公民的健康权利作为我国新医改的价值目标,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健康权是对一系列社会安排、规范、制度、法律以及最能保证享有这一权利的有利环境的要求。论文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历史分析、实证分析、伦理分析等方法,紧紧围绕公民健康权保障和制度建设这个主题,分析了健康权的含义、特征、标准;考察了健康权在西方国家演变的历史过程、健康权的国际规定及我国公民健康权保障的实践;分析了实现健康公平是健康权的内在要求,也是一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健康公平要求医疗卫生体系公平性;分析了政府和市场机制对健康权实现的作用,提出保障公民健康权是我国深化医改必须坚持的根本价值导向,保障公民健康权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指出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筹资公平性,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服务可及性,改革医学教育、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适宜的卫生人力资源是实现国民健康权的制度保障;最后,总结性提出构建以公民健康权保障为核心的国民健康制度体系。实现健康公平是健康权的本质要求。公正是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则,是现代社会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社会公正的实现靠制度公正来保证。制度公正在社会领域上而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的公正安排;就内容而言则主要是解决社会分配问题,包括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健康公平强调每个人都应获得平等的健康权利,以使其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健康潜能。健康公平的实现过程是—个由卫生服务的筹资公平、卫生服务的提供公平与卫生服务的利用公平等组成的连续性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公平均可成为影响健康公平实现的关键性因素。健康公平要求权利平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相关社会主体间的权利平等是维持或促使形成健康公平的基础性条件。保障公民健康权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普遍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通常市场更多地关注效率,政府更多地关注公平,特别是在市场不能公平地分配资源和收益的时候,公平是政府首要考虑的价值。尤其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与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有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政府更需要以维护公民的健康权利为价值导向,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和维护卫生服务公平中发挥积极作用,纠正市场失灵问题,强化政府在保障公民健康权方面的责任。政府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保障公民健康权的责任意识,把公平正义的理念作为完善医疗卫生政策和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核心价值,努力实现公共卫生资源和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均等化和均衡化,合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保障公民健康权的制度措施之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政府提供的面向全民的保障制度,尽管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部门分割,宏观效率较低。二是筹资水平低,个人负担重,城乡差距大。三是属地化管理,医保关系接续困难。四是管理粗放,监管滞后。我国新医改要从国家未来发展需要和现有约束条件着眼,敢于打破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身份限制,加快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发展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实现由疾病保险向健康保障转变。加强对医疗保障需方和医疗服务供方的调节和费用控制,要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为约束,建立科学、有效的费用分担和约束机制,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最大效益。逐步实现由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过渡,更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命存在和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转变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是保障公民健康权的制度措施之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存在五个问题:一是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二是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三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能力和素质偏低,影响基层卫生机构功能的实现;四是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服务能力定位不对等;五是公立医院改革仍存在较多问题。我国新医改要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维护居民健康的“看门人”。从完善内外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改革公立医院外部治理结构,完善管理体制、投入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使我国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实现良性运行和发展。加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适宜的卫生人力资源是保障公民健康权的制度措施之三。我国医学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是两个相互依存和紧密配合的部门。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还不能够满足卫生系统对卫生人力资源的要求。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应以人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建立医学人才培养规模、结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有效衔接的调控机制。改革医学院校设置,建立全科医学院校和全科医学专业,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培养,完善各类医学人才培养制度。法律制度和制度体系是实现公民健康权利的有力保证。我国健康权利保障的社会基础已经初步具备,要构建以公民健康权保障为核心的国民健康制度体系,完善我国宪法对公民健康权的规定,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基本法的制定,加快推进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加强健康权保障与其他人权保障之间的联系协调,强化健康权保障的个人责任。
其他文献
随着甘肃省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工程成为改善农村农民生活、增添农业生产活力的重要要素,正发挥着重要的农业供水保障。甘肃农业水利工程规模点多面广,具有资金投入
<正>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自古以来就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在形成的过程中,长期与其他部族、民族接触、交往、融合,在
随着大学生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趣分期"、"人人分期"、"京东分期"等网络分期购物平台的悄然兴起,网络分期购物这一方式逐渐走入大学生的生活。当前该市场尚处于
我国非营利组织对政府财政补助具有高度的依赖性,财政用于支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民政费用支出与财政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发展具有良性互动关系。在加强对公益性
“临终关怀”来源于人类对年老体衰者或者病入膏肓者的关怀和供养,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由政府或教会等慈善机构提供,体现为对年老体衰或者穷苦无
在我国如今社会经济体系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在不断增大,这直接推动了电网规模体系的发展,这也就导致电网本身运行的稳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能够最大限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种事业的发展,热电厂事业便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逐渐壮大起来的。近年来,热电厂规模逐渐扩大,供热系统
电子认证行业,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而电子认证的相关立法却略显滞后。本文按照介绍电子认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展望未来的思路对现存的电子认证法律漏洞进行了
通过对Paxos算法的研究与分析,从缩减阶段过程、减少Learner通信量、使用快照机制进行节点崩溃恢复和使用批量提交方式节省通信量等方面改进了基本的Paxos算法,并搭建仿真实
目前国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此相关的以下几个方面:产业转移的概念及类型、对国外产业转移的理论学习和借鉴、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产业转移的效应、从承接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