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视野下的《盐铁论》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召开盐铁会议,会议主要是贤良、文学等儒生和大夫桑弘羊等朝廷官员进行的一场关于取消盐铁酒榷政策的一场辩论。而《盐铁论》则是宣帝时期汝南太守桓宽根据部分会议议文、个别当时参加过会议的文学士人的口述推广增衍而成。因此,《盐铁论》融入了更多桓宽个人的因素在里面,在《盐铁论》中也能表现出来,桓宽并没有作为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出现,而是带着和贤良、文学同样的立场来看待这个会议,比如多次出现的对于公卿大夫窘态的描写、行文结构的特殊安排、总论里对于贤良、文学的夸赞和对公卿大夫的批评。所以,《盐铁论》并不是一个史实的记录,而是一个文学色彩浓厚的西汉政论文。本文立足于这点,从文学的视角来探析《盐铁论》的文本。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是目前对《盐铁论》尤其是文学性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具体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从两方面的背景出发,探求《盐铁论》成书背后的政治文化因素。第一是盐铁会议召开的背景,盐铁会议不仅是对武帝政策的讨论更是暗含着政治斗争。第二是《盐铁论》成书时期的背景,即宣帝时期的文化思想政策。从政治、思想文化背景看《盐铁论》中对于桑弘羊等人的批判并不是只着眼于盐铁政策,也是有推行儒家学说的意图,这对于《盐铁论》的文学特色影响重大。第二章,从文体出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探讨《盐铁论》包含“论”这种文体的特点,主要是从后世对于论说文的特点归纳,以此来看《盐铁论》作为政论文的特点。第二是追溯《盐铁论》作为“论”体对于先秦论说文的继承,以及和先秦论说文的对比。第三是分析《盐铁论》尤其是《散不足》篇蕴含的“连珠体”特点,主要从《散不足》篇的形式入手,虽然开头和连珠体的开头不一样,但外表的形式高度的相似,都符合连珠体“历历成珠”的形式特点,而且具体内容里也具有辩证的逻辑特点。第三章,从《盐铁论》体现的宗经征圣的文学观念入手。《盐铁论》的成书正是汉代儒家思想趋于正统思想的重要时期,而且一方的参加人员本身就具有儒者身份。主要是通过引书用书以及引用儒家人物典故和双方对于儒家人物典故的态度来着手分析。同时通过公卿大夫对于经书和儒家人物相矛盾的态度探析背后存在的汉初“尚质观”,可以看出虽然汉武帝、宣帝期间推崇经学,公卿大夫等文法吏只是将经学用于处理世务的工具,并没有对儒家先贤完全信服,是一种“崇经不崇儒”的表现。同时,通过经学的影响分析汉代政论文的转变,即由汉初的喷薄激昂转为醇厚的本经立义,对于政论文的发展极具意义。第四章,探讨《盐铁论》体现的论辩艺术,《盐铁论》行文模式是对话式的论辩,这也是《盐铁论》的一大特色。《盐铁论》作者明显是偏向于贤良、文学一方的,所以在文中的论辩可以明显感受到贤良、文学占据主动,这也是作者个人因素的体现。因此,对于贤良、文学论辩艺术的分析,可以看做是桓宽的个人论辩艺术以及结构安排的体现。主要是对贤良、文学与公卿大夫不同的论辩形式作对比,来突出贤良、文学高超的论辩技艺。首先是论辩的模式,是一种观点的绝对对立,非黑即白。其次是分析文学独特的论辩技巧,不正面回答公卿大夫的问题,而是引经据典,重新开始论证,将问题又抛给公卿大夫。第五章,在西汉“大一统”环境下对作者桓宽的创作意图进行解析。着眼点在于桓宽“成一家之法”上。大一统包含政治和思想的大一统,政治上则体现为事功精神,不管是书中的文学、贤良以及公卿大夫还是作者桓宽,他们都是为了能够积极参与到汉代的建设中。而思想的大一统则表现为儒家思想趋于一尊,桓宽又是儒家学者,对于文中的贤良、文学也是极力赞同,本书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宣扬儒家的治国理念,也就是为思想的大一统做努力。同时,在形式上也表现为大一统,主要体现在文中规整的格式上。
其他文献
我国既有建筑量大面广,普遍存在能耗高、能效低、污染重的现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成为民用建筑节能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节能改造资金短缺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以推进的主要原
郭慶藩一直以來,以《莊子集釋》的編撰者聞名,他同時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國傳統小學家。所著《說文經字正誼》是一部基於《說文解字》,考求經典正字的訓詁著作。在這本書中,
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大学生是主要的力量,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因此,应该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
游戏教学是现代体育教学中较为常用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需要切实掌握篮球游戏具有的作用,才能够有效实施游戏教学法,推动初中篮球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尚书纂传》是元代王天与对《尚书》的注解之作,是书深受当时学术风气和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尚书纂传》的解经体例、解经思想、《尚书纂传》对圣人形象的价值解读
《普曜經》成書于西元三零八年,是由西晉竺法護翻譯的一部經典佛學典籍,它內容詳實,故事性強,口語成份較多,同時版本眾多,有豐富的異文材料,是研究魏晉南北朝漢譯佛典的重要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生态恢复重要参与者,在土壤结构的形成与改良、植物养分有效化、肥力演变、有毒物质降解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稀释
大慧宗杲(1089-1163)是宋代影响最大的禅师,是南岳下十四代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圆悟克勤是“文字禅”的代表人物,其以云门宗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为基础编纂的《碧岩录》十
《大方等大集經》作為佛教的一部重要的典籍,收錄它的藏經版本非常多,多達十餘種,石經、寫本、刻本藏經中都有收錄。由於抄寫和刻印的時代不同,抄寫者和刻本的依據不同,其文
在分析朔黄铁路在神池南站开行2万t列车存在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分别对既有神池南站咽喉通过能力、到发线通过能力,以及缩编后神池南站咽喉通过能力、到发线通过能力进行计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