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素质养成路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ihao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和学生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对教师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这在我国民族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为了更好地落实多元文化教育,以此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教师多元文化素质如何养成已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师素质发展探讨的核心问题。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素质的养成状况主要围绕教师多元文化知识素质、教师多元文化态度素质和教师多元文化技能素质三个维度加以探讨。为了更加深入地探寻不同文化身份类型教师的多元文化素质状况,研究将教师按生活地域分为本地教师和外地教师,按民族类别分为少数民族教师和汉族教师。木里县不同文化身份类型的教师在多元文化知识素质、多元文化态度素质和多元文化技能素质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且呈现出一定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其中,共同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文化身份类型的教师对多元文化环境、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和培育各民族学生多元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均持有积极的态度,但大多数不同文化身份类型的教师在多元文化教学技能上呈现出总体相对缺失的状况;差异性体现在本地教师对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状况、关注学生文化背景差异的程度、掌握双语的能力、学会与学生家庭、社区相互学习的能力等方面要显著优于外地教师,汉族教师持有放弃少数民族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看法的比例要高于少数民族教师。整体上,木里县教师的多元文化素质呈现出偏低的态势,良好的多元文化素质尚未养成。具体来说,木里县教师的多元文化素质状况依然存在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知有一定偏差、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较为薄弱、教师对文化差异抱有一定的消极态度、教师对民族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制约木里县教师多元文化素质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各方面因素是交互影响的,具体包括恶劣的自然环境、失衡的社会文化环境、统一化的教师招考和评价制度、多元文化缺失的教师教育和教师较低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可见,在现有条件下对于促进教师多元文化素质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依靠外部环境的支持和自我培育的诉求的共同支撑。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社会格局和多元文化教育现实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完善教师多元文化职前培养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元文化教师培训、实现民族地区本地教师的定向培养和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敏感性成为促进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素质养成的可探索路径。
其他文献
话题作文尽管引领中考、高考命题数年,但是许多人对它的认识仍是模糊的。例如有人认为高考采用话题作文已有7年(1999年始),有人却认为只有6年(2000年始)。出现认识的分歧最主要的原
延安精神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