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卢立康唑是一种新型的咪唑类抗真菌新药。它通过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因其具有优秀的抗菌活性,近年受到临床研究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在药物传递系统中,醇质体作为一种新的药物载体,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醇质体是由脂质体中添加乙醇演变而来,特有的理化性质使其能更有效的携带药物通过角质层释放至皮肤各层。因此,新型药物卢立康唑的醇质体制剂可成为扩大皮肤科抗真菌药物经皮给药的理想选择。研究卢立康唑醇质体的处方配比及理化性质为本课题研究目的之一。同时进一步分析卢立康唑醇质体体外透皮效果及体外抗菌活性为本课题研究目的之二。目的1、卢立康唑优秀的抗菌活性和醇质体制剂透皮性好、载药量高等优点结合,使得本研究以制备卢立康唑醇质体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充分发挥卢立康唑的局部药理作用,为皮肤科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研发新思路。2、本研究通过对醇质体制备工艺、评价方法的筛选,为今后其他醇质体制剂的研发提供实验室依据和思路选择。3、为了科学、准确的评价卢立康唑醇质体局部药效机制,体外透皮效果采用Franz扩散池检测,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MIC的测定,研究卢立康唑醇质体的透皮性能和抗菌能力,为该药的外用制剂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4、为评价卢立康唑醇质体制备的可行性,将从制备方法到检测手段进行有效数据评价,并考察最优处方醇质体的理化性质,为临床应用的大规模制备提供实验室依据。实验方法1、醇质体的制备:醇质体制备采用薄膜法与注入法的比较。2、醇质体粒径分析:激光动态散射仪检测并分析醇质体粒径。3、醇质体的包封率(EE%):未包封的部分采用超速离心法及透析法分离,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药物含量,并进行数据比较。4、药物的HPLC检测:均在室温下进行,以乙腈-0.1%磷酸二氢胺为流动相,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数据为检测波长,进行精密度及回收率等方法学的研究。5、醇质体的形态学观察:采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分析。6、体外大鼠皮肤透皮实验: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大鼠皮肤透皮实验。7、卢立康唑醇质体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微量液基稀释法。实验结果1、卢立康唑醇质体的制备研究中发现,薄膜分散法在药物包封率、粒径等方面优于文献中常应用的注入法;且评价工艺中超速离心法较透析法更简洁、快速。2、本研究结果发现乙醇浓度和磷脂量对卢立康唑醇质体的包封率有正相关;而乙醇浓度与醇质体的粒径有负相关,醇质体的粒径随磷脂量增加而增大。采用粒径、包封率为指标进行选择最优化处方,发现醇质体制剂在卵磷脂为5%(w/v)、乙醇为45%(v/v)、超声时间8min处方配比下,粒径小、粒径分布均匀和包封率高,卢立康唑醇质体中药物包封率达到了70%。3、卢立康唑醇质体及非醇质体制剂体外透皮实验比较,结果显示:透皮速率卢立康唑醇质体>软膏制剂>脂质体>水醇溶液,24小时透皮量醇质体优于其他剂型,48小时皮肤全层滞留量醇质体与软膏相当,优于脂质体及水醇溶液。4、卢立康唑不同制剂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示,卢立康唑醇质体的抑菌效果优于脂质体及水醇溶液,且对毛癣菌属较念珠菌属敏感程度更高。结论1、采用薄膜法技术制备的醇质体,具有包封率高、透皮率好的优点。2、最优化处方显示,在卵磷脂为5%(w/v)、乙醇为45%(v/v)、超声时间8分钟的处方配比下,卢立康唑醇质体制剂粒径较小、包封率高。且具有刺激性小、稳定性好等特点。3、醇质体较脂质体、水醇溶液及即将上市的软膏透皮性能好。4、体外实验,卢立康唑醇质体的抗菌性能优于脂质体及水醇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