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掺杂改性Li7La3Zr2O12工艺及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ihao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储能设备中。随着人类需求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应用也向着大型化、微型化以及柔性化发展,逐渐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车、柔性皮肤、大型储电站等。新需求的提出带来了新的性能要求,尤其是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等方面。随之发展起来的全固态锂二次电池是下一代锂电池的发展方向。固态电解质作为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是新一代锂电池的关键。Li7La3Zr2O12(LLZO)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这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石榴石型电解质在全固态理电池中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导率较传统的液态电解质还是相对偏低,如何提高电导率是LLZO固态电解质能够投入应用的关键。本文以元素掺杂为出发点,进行LLZO掺杂的工艺及机理探究。首先,探究了未掺杂LLZO工艺参数的适配性,预压工艺获得成型良好的电解质片,烧结工艺获得了性能良好的电解质片。探究了坩埚大小对前驱体烧结的影响,前驱体XRD物相分析发现,小坩埚能一定程度上减少锂挥发物的挥发。然后,采用优化的烧结工艺,制备了六组不同Fe元素掺杂量的LLZO前驱体和陶瓷电解质片。前驱体的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Fe元素的掺杂可以获得常温下稳定的立方相LLZO,其中Fe=0.30的LLZO获得了最优的掺杂效果。对电解质片的断口分析中,发现了双层包覆的结构,该结构保证内层锂元素的稳定性,为控制锂元素挥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单元素掺杂工艺基础上,为对双元素共掺杂LLZO进行探究,选取Fe、Ta双元素对LLZO的Li、Zr位共掺杂进行探究试验,对掺杂后前驱体XRD物相分析显示,双元素掺杂体系下获得了常温下稳定的立方相LLZO,且掺杂效果优于Fe元素单掺杂。为对不同Fe掺杂下LLZO机理进行解释并对其电学性能进行预测,选取四种掺杂含量Fe=0.1、0.2、0.3、0.4,进行基于LAMMPS的分子动力学计算。选取合适的力场对四种Fe元素掺杂浓度下的LLZO进行晶胞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了2000p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晶胞参数、元素径向分布函数分析发现,与其它Li位掺杂元素Al和Ga相比,由于Fe具有更大的原子半径,减弱了晶格畸变带来的影响,是获得较高的电导率的有利条件。分子动力结果表明,Fe=0.3时获得了最好的均方位移参数,计算电导率达到10-3 S·cm-1
其他文献
轨道几何参数是轨道铺设、运营维护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在铁路后期维护中多使用轨检小车作为轨道检测工具。轨检小车可同时检测多个轨道几何参数,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与测量
MEMS微陀螺是一种角速度传感器。本文研究的压电式微固体模态陀螺是一种特殊的振动式MEMS微陀螺,它具有工作频率高(300KHz量级),抗冲击能力强等特性。压电式微固体模态陀螺的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是一种寄主植物范围非常广泛的农业害螨,能为害146种植物,其寄主植物有蔬菜、花卉、果树、农作物、中草药和杂草等,包涵刀豆、豇
公司债券的本质是发行人以商事信用为融资基础,通过债券合同与债券持有人建立起来的一种借贷性金钱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是公司债券融资的基础,债券持有人利益保护的中心问题即
水是人类文明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干旱内陆河地区尤为重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随着人口增长以及经济高速发展,水资源缺口逐渐扩大,西北干旱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相比传统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混合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Hybrid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HMMC)由于具有直流短路故障自隔离功能,在高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应对环境问题的措施里,环境税收作为一种环境经济手段,能有效弥补环境行政手段成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数据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球数据通信量已经到达ZB级。大数据时代呈现出三大特征,分别为数据量大、种类多、实时性,这对现有的数据库系统提出了挑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杂食性害虫,由于其防控过度依赖化学杀虫剂,加之其繁殖迅速,已对多种传统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线搜索、视频流和社交网络等工作流应用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云服务,云服务在我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许多云服务部署在地理分布式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