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队伍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影响着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和激励问题也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辅导员考核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辅导员日常工作效果和工作热情。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根据辅导员工作特点,结合本学院基本情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辅导员考核制度,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局限性。本文以Z学院为研究主体,在研究了大量文献论著的基础上,采用了360度调查法,面向该学院全体辅导员、学院行政管理工作者和部分学生群体发放了调查问卷,并抽取了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访谈。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该学院辅导员量化考核现状中存在考核主体不够全面,激励制度有待完善,考核反馈不足等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归因。在调查分析结论的基础上,依据激励理论、360度全面考核法等理论依据,结合本人八年专职辅导员工作经验和感悟,提出了针对Z学院现有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改进策略,明确了Z学院辅导员考核的目标和要求,在遵循考核的全面性、导向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为原则的基础上,从优化考核内容、完善考核主体、加强考核反馈、建立奖励机制和加强考核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Z学院考核制度的优化策略。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量化考核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