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53,HER2基因突变和蛋白过表达与胃癌发病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抑癌基因TP53和原癌基因HER2在胃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既往的相关报告较多,但关于TP53,HER2基因突变与其蛋白异常表达是否一致,以及基因突变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胃癌及癌旁对照组织中TP53基因exon 5、7、8和HER2基因exon 13、22-24、25-26进行基因测序,同时进行p53、HER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分析这两个基因突变和蛋白过表达与胃癌发病及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胃癌的发生发展,为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 DNA)检测早期诊断和监测胃癌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胃癌病例资料,经病人和家属情同意后,术后留取组织标本,提取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将TP53基因exon 5、7、8及HER2基因exon 13、22-24、25-26进行扩增和凝胶电泳,切胶回收DNA后进行Sanger法测序。利用NCBI中BLAST工具,比对测序结果和数据库,利用DNAMAN version6软件分析基因突变。同时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p53和HER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通过SPSS 24.0软件对相应基因突变,蛋白过表达状态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解析其相关性。结果:1.关于TP531)胃癌中TP53基因的总突变例数为29例,其中错义突变比率为69%(20/29),同义突变比率为10.3%(3/29),移码突变比率为20.7%(6/29)。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P53基因的总突变率分别为39.2%(29/74)和8.1%(6/74),胃癌组织TP5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其中exon 5的突变率分别为21.6%(16/74)和2.7%(2/74);exon 7的突变率分别为14.9%(11/74)和2.7%(2/74);exon8的突变率分别为16.2%(12/74)和2.7%(2/74)(P=0.001;P=0.005;P=0.009)。TP53基因突变与胃癌病理分期、Lauren分型、分化程度、大小、神经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未发现显著关联2)胃癌中p53蛋白过表达率为51.4%,p53蛋白阴性表达率为48.6%。p53蛋白过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Lauren分型、分化程度、大小、神经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未发现显著关联3)p53蛋白过表达组中exon7突变率为23.7%(9/38),较p53阴性表达组显著增高(5.6%,2/36)(P=0.035)。同时在exon7突变组中p53蛋白过表达率为81.8%(9/11),显著高于exon7非突变组(46.0%,29/63)(P=0.035)2.关于HER21)胃癌中HER2基因的总突变例数为14例,其中错义突变比率为50.0%(7/14),同义突变比率为35.7%(5/14),移码突变比率为14.3%(2/14)。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ER2基因的总突变率分别为18.9%(14/74)和2.7%(2/74),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3)。其中exon25-26的突变率分别为14.9%(11/74)和1.4%(1/74),胃癌组织中突变率显著增高(P=0.003);exon22-24的突变率分别为8.1%(6/74)和1.4%(1/7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77);而exon13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出突变。HER2基因exon22-24、25-26突变与胃癌病理分期、Lauren分型、分化程度、大小、神经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P>0.05)2)胃癌中HER2蛋白过表达率为29.7%,阴性表达率为70.3%。在肠型胃癌中HER2蛋白过表达率为55.0%(11/20),显著高于混合型28.1%(9/32)和弥漫型胃癌9.1%(2/22)(P=0.035)。3)HER2蛋白过表达与HER2基因外显子22-24、25-26突变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TP53和HER2基因突变与胃癌发病相关;TP53和HER2基因主要外显子突变与胃癌病理分期、Lauren分型、分化程度、大小、神经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2.HER2蛋白过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相关;而p53蛋白过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Lauren分型、分化程度、大小、神经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3.胃癌组织中TP53基因exon7突变检测可反映p53蛋白过表达情况;TP53基因突变与p53蛋白过表达有一致性趋势,而HER2基因突变与HER2蛋白过表达间未发现显著关联。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其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研究表明,心衰患者Elabela水平增高,且Elabela在心力衰竭中的保护作用已被证实,提示其可能参与心衰的发生和转归。本研究通过测定心衰患者与对照组血清Elabela浓度,分析其与心衰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测定最佳药物治疗1周左右后血清Elabela浓度,探究血
目的:了解2018年-2019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高血压患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展开调查统计分析,为制定综合防治高血压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3826名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住院病历资料进行数据统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调查:一般情况、体格检查以及生化指标检查。内容包
背景: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以肺腺癌最为常见,约占比50%,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最重要原因。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期不容乐观,五年生存率仅为19%。细胞外囊泡是由多种活性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别的双层脂质囊泡,其内携带有蛋白质、脂质、多糖、DNA、RNA等多种生物分子;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沟通的桥梁。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通过将致癌蛋白和核酸转移至肿瘤细胞来调节受体细胞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并掌握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可行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治疗提供依据,以减少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抽取吉大一院干部病房2018年6月-2019年6月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目标人群。应用分层抽样的统计学方法抽取1317名住院患者的病历,按样本的性别和年龄段分组,
研究目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终末阶段。其中以药物治疗为基础的PCI是目前治疗CTO的重要治疗方式。在CTO-PCI治疗的探索时期,由于技术的匮乏、医疗器械的限制、医疗资源的不均衡等多方面的原因,CTO-PCI治疗的效果、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率与再住院率并不能让人满意。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CTO病变的手术专用器材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对CTO病变介入治疗的适应证认识不断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踝关节融合术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模型,对临床上常见的融合内固定方式以及在常规钢板基础上设计的优化钢板的内固定方式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并研究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踝关节融合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获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足部的高分辨率CT图像,应用Mimics 21.0、Geomagic 2017、Solid Works 2019、Workbench 2019软件建立包括骨骼、软骨、韧带
一、清单管理与司法标准化的概念近两年来,清单制度成为一个热点,国家屡次提出运用"权力清单"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笔者称之为清单式管理模式。所谓清单式管理,是指"针对某项职能范围内的管理活动,分析流程,建立管理台账,并对流程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形成清单,列出清晰明细的管理内容或控制要点,检查考核按清单执行。它方便快捷地反映出动态化的痕迹,能追溯到
期刊
背景:胃癌是世界上发病率位居第五位、死亡率位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我国又是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数约占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的一半。随着治疗方法的进步,胃癌的预后有了极大地改善,但部分患者仍有着较高的转移率及术后复发率。脉管浸润已被证明在多种肿瘤中有着促进肿瘤转移及术后复发地潜在作用,但其在胃癌中地具体作用仍不确定。目的:探究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危险因素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期
目的:比较应用一级脾蒂离断法(Primary Splenic Pedicle Dissection,PSPD)和二级脾蒂离断法(Secondary Splenic Pedicle Dissection,SSPD)对脾切除术后的影响。对比在不同患者中分别应用不同脾蒂离断法所取得的疗效,择优选取出适用于目前医疗环境的脾切除方法,为精准医疗提供更优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0年8月间就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的各种企业类型中规模最大,对我国的GDP、税收、工作就业、技术创新等的贡献也最大。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经济发展福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这极大地加剧了市场竞争,加之经济全球化纵深的影响,中小型企业面临巨大的威胁。在众多的威胁中,一个重要的内部威胁,就是人才流失。无论是对于任何企业还是组织,人才都是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优秀的人才流失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