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小儿脑性瘫痪(CP)是指患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5‰-2.5‰,我国为1.8‰-4‰。CP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胎儿窘迫、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低体重儿、胆红素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遗传因素等。CP患儿早期诊断是指在6个月以内作出诊断,一般早期诊断较困难,大多数在1岁左右才能做出诊断。CP患儿最早可以通过神经学检查识别出来的异常是运动发育落后,此后随着月龄的增长,部分患儿会逐渐表现出语言、智能和社交等方面的发育落后,所以,运动发育落后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择合适的运动发育量表对具有脑瘫高危因素的6个月的婴儿进行评估,有利于早期发现CP患儿,及早给予干预与治疗,对减少脑损伤后遗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儿童发育水平评定量表有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BSID),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PDMS-2),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Gesell儿童发育量表等。BSID是国内外所公认的权威婴幼儿发展量表之一,具有完整的信度和效度。目前,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是国内应用最广泛,使用时间最长的,全面评估婴幼儿发育水平的最为有效的诊断性工具之一,国内使用的是湖南医科大学于1955年制定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中国城市修订版),适用年龄范围为2-30月。BSID包含了智力量表(Mental scale)和运动量表(Motor scale),结果分别用一个智力发育指数(MDI)和一个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表示。运动发育评估只有一个指标,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水平,平均分为100分,标准差为16分。BSID不仅广泛地应用于婴幼儿的正常保健评估,也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运动发育障碍儿童的评估。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PDMS)是目前在国外康复界和儿童早期干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全面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于2000年出版,即为PDMS-2。PDMS-2是近年来引入我国,并逐步被国内广泛应用的新量表,适用于评估0-72个月的所有儿童(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运动发育障碍儿童)的运动发育水平。PDMS-2是一个同时具有定量和定性功能的评估量表,包括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可以分别对儿童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水平进行评估。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包括反射、姿势、移动、实物操作四个技能区的能力,精细运动评估量表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两个运动技能区的能力。PDMS-2量表的发育商包括:粗大运动发育商(gross motor quotient, 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 motor quotient,FMQ)以及总体运动发育商(totol motor quotient TMQ),发育商的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目前,在临床上PDMS-2和BSID都应用于评估各种原因导致运动发育障碍的儿童的诊断。大多数分别单独应用,少数两量表被同时引入,但两量表关于运动评估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如何呢?两量表对不同类别的儿童(正常儿和CP高危儿)评估结果有无差异?国内暂未见相关报道,国外对上述问题研究较少。国外Connolly等对正常的12个月的小儿同时进行了PDMS-2运动发育量表与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评分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PDMS-2的FMQ, GMQ,TMQ,与BSID的PDI相关性低。PDMS-2的抓握、姿势、视觉-运动整合和实物操作无显著相关性,只有PDMS-2的移动与BSID运动量表呈高度相关性。Provost等对2岁正常美国小儿同时进行了两量表相关性的研究。BSID运动量表PDI标准分与PDMS的FMQ相关性为中度,与GMQ相关性低度。Provost等研究运动发育迟缓,平均年龄25.3个月小孩的两量表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BSID-Ⅱ中PDI与PDMS-2中FMQ表现为中度相关;与GMQ和TMQ表现为高度相关;然而,超过75%在BSID-Ⅱ运动量表认定为发育迟缓的小孩在PDMS-2的评分不会很低。提示BSID-Ⅱ运动量表与PDMS-2认定为发育迟缓的结果不一致。目前,国内暂无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与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中运动发育量表相关研究报道。国外虽有两者相关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尚未发现对脑性瘫痪高危因素患儿较小年龄组(6个月)两量表相关性的研究报道。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出生情况正常的6个月婴儿,以及出生情况异常(伴宫内窘迫或窒息)的6个月婴儿同时进行BSID运动发育量表和PDMS-2运动发育量表测试,探讨在正常儿和CP高危儿两类不同的群体中,BSID运动发育量表与PDMS-2量表的相关性,试图为正常儿和CP高危儿选择运动发育评估量表提供参考,为两量表在脑瘫高危儿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正常6个月婴儿BSID运动发育量表与PDMS-2发育量表的相关性研究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南方医院妇产科出生情况正常的6个月婴儿30例,纳入标准如下:①足月儿;②出生史正常;③年龄6个月④出生时和测试时体格生长发育在正常范围内;⑤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测试近期有患病史;②伴有视、听觉障碍影响运动功能;③伴有内分泌、遗传或代谢系统疾病;④伴有先天畸形、营养不良,佝偻病,严重贫血等。2运动发育测试工具和方法2.1 BSID采用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的中国城市修订版,测试时采用其中的运动发育量表;PDMS-2采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2.2由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治疗师在同一测试条件下,对同一小儿分别按PDMS-2与BSID中运动发育量表的要求进行评分。2.3出生时情况正常的6个月婴儿BSID运动发育量表与PDMS-2的相关性。2.3.1将PDMS-2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和总体运动发育商(TMQ)分别与BSID中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相关性分析。2.3.2将粗大运动中反射、姿势和移动标准分分别与PDI进行相关性分析。2.3.3将精细运动中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分别与PDI进行相关性分析。2.4比较PDMS-2中总体运动发育商(TMQ)与BSID中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的分值。3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相关性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Bivariate)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或Spearman相关系数。r为0-0.25基本无关,0.26-0.49低度相关,0.5-0.69中度相关,0.70-0.89高度相关,0.90-1.00非常高的相关性。第二部分脑瘫高危6个月婴儿BSID运动发育量表与PDMS-2量表相关性研究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南方医院妇产科和新生儿科住院(出生时伴宫内窘迫或窒息)的6个月婴儿50例,纳入标准如下:①足月儿②被诊断为胎儿窘迫或新生儿窒息;③测试时月龄6个月;④出生时和测试时体格生长发育在正常范围内;⑤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视、听觉障碍;②伴有内分泌、遗传或代谢系统疾病;③伴有先天畸形。③伴有营养不良,佝偻病,严重贫血等;④测试近期有患病史。2运动发育测试工具和方法2.1测试工具同上。2.2测试方法同上。2.3比较脑瘫高危儿BSID运动发育量表与PDMS-2相关性研究2.3.1将PDMS-2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和总体运动发育商(TMQ)分别与BSID中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相关性分析。2.3.2将粗大运动中反射、姿势和移动标准分分别与PDI进行相关性分析。2.3.3将精细运动中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分别与PDI进行相关性分析。2.4比较CP高危儿PDMS-2中总体运动发育商(TMQ)与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标准分值。2.5比较两量表对CP高危儿运动发育分级定性的差异。2.6比较两量表在正常儿组和高危儿组PDI、TMQ、GMQ、FMQ及各分项目得分之间的比较。3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相关性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Bivariate)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或Spearman相关系数。r为0-0.25基本无关,0.26-0.49低度相关,0.5-0.69中度相关,0.70-0.89高度相关,0.90-1.00非常高的相关性。两量表在正常儿组和高危儿组得分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PDMS-2中TMQ、GMQ、FMQ分别与BSID中PDI分级定性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正常6个月婴儿BSID运动发育量表与PDMS-2发育量表的相关性研究1 PDMS-2中三项发育商与BSID中PDI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MS-2中三项发育商与BSID中PDI均有显著相关关系。PDMS-2中总体运动发育商(TMQ)与PDI相关密切程度属于高度(r=0.725, p=0.000); PDMS-2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MQ)与PDI相关密切程度属于高度(r=0.748,p=0.000);精细运动发育商(FMQ)与PDI相关密切程度属于中度(r=0.623,p=0.000)。2 PDMS-2中粗大运动与BSID中PDI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MS-2中各项粗大运动与BSID中PDI均有显著相关性。PDMS-2中反射与PDI相关密切程度为低度(r=0.445,p=0.014);PDMS-2中姿势与PDI相关密切程度为低度(r=0.445,p=0.014);PDMS-2中移动与PDI相关密切程度为高度(r=0.782,p=0.000)。3 PDMS-2中精细运动与BSID中PDI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MS-2中各项精细运动与BSID中PDI均有显著相关性。PDMS-2中抓握与PDI相关密切程度属于中度(r=0.564,p=0.001);PDMS-2中视觉运动整合与PDI相关密切程度属于低度(r=0.481,p=0.007)。4 BSID中PDI值与PDMS-2中TMQ值比较BSID中PDI值(102.533±9.273),PDMS-2中TMQ值为(97.967±4.944),PDI得分高于TMQ,且PDI波动性较大。5两量表均未检出运动发育迟缓的婴儿第二部分脑瘫高危6个月婴儿BSID运动发育量表与PDMS-2量表相关性研究1高危儿PDMS-2中三项发育商与BSID中PDI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儿PDMS-2中三项发育商与BSID中PDI均有显著相关关系。PDMS-2中总体运动发育商(TMQ)与PDI相关密切程度属于高度(r=0.776, p=0.000);PDMS-2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MQ)与PDI相关密切程度属于高度(r=0.709,p=0.000);精细运动发育商(FMQ)与PDI相关密切程度属于中度(r=0.502,p=0.000)2高危儿PDMS-2中粗大运动与BSID中PDI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儿PDMS-2中各项粗大运动与BSID中PDI均有显著相关性。PDMS-2中反射与PDI相关密切程度为中度(r=0.510,p=0.000);PDMS-2中姿势与PDI相关密切程度为低度(r=0.472,p=0.001);PDMS-2中移动与PDI相关密切程度为中度(r=0.594,p=0.000)。3高危儿PDMS-2中精细运动与BSID中PDI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儿PDMS-2中各项精细运动与BSID中PDI均有显著相关性。PDMS-2中抓握与PDI相关密切程度属于低度(r=0.413,p=0.003);PDMS-2中视觉运动整合与PDI相关密切程度属于中度(r=0.513,p=0.000)。4 BSID中PDI分值与PDMS-2中TMQ分值比较BSID中PDI得分(98.66±16.63),PDMS-2中TMQ得分为(95.48±5.51),PDI得分高于TMQ,且PDI波动性较大。5高危儿两量表定性评测结果比较:5.1 PDMS-2的TMQ评定结果:PDMS-2的TMQ评定为正常水平(≥90分)有45例,中下水平(80-89分)有4例;差水平(70-79分)有1例。5.2 PDMS-2的GMQ评定结果:PDMS-2的GMQ评定为正常水平(≥90分)有47例,中下水平(80-89分)有3例,差水平(70-79分)的有0例。5.3 PDMS-2的FMQ评定结果:PDMS-2的FMQ评定为正常水平(≥90分)有42例,中下水平(80-89分)有6例,差水平(70-79分)的有2例。5.4 BSID运动量表PDI评定结果:BSID运动量表PDI评定为正常水平(≥90分)有37例,中下水平(80-89分)有8例,临界水平(70-79分)的有3例,发育迟缓(<60分)有2例。5.5两量表定性评测结果比较结果显示:PDMS-2的TMQ与BSID的PDI的分级定性评测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x2=2.135,p=0.033);PDMS-2的GMQ与BSID的PDI的分级定性评测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x2=2.788,p=0.005); PDMS-2的FMQ与BSID的PDI的分级定性评测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x2=1.301,p=0.193)。6正常儿组与高危儿组之间PDI、TMQ、GMQ、FMQ及各分项目比较6.1两组间BSID的PDI之间无显著差异(t=1.169 p=0.246)。6.2两组有显著差异的项目:PDMS-2的移动(t=4.408 p=0.000)、抓握(t=2.833 p=0.006)、精细运动发育商(t=2.251 p=0.027)和总发育商(t=2.029 p=0.046)。6.3两组无显著差异的项目:PDMS-2的反射(t=2.30,p=0.819);姿势(t=0.054,p=0.957);视觉运动整合(t=1.075,p=0.286)和粗大运动发育商GMQ (t=1.442 p=0.153)。结论:1对于6个月正常组的婴儿,两量表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尤其粗大运动与BSID中PDI的相关性更为密切,提示对正常婴儿可以谨慎选择其中一个量表进行运动发育评估。2对于6个月高危婴儿,PDMS-2中精细运动发育商(FMQ)与BSID的PDI相关密切程度有下降趋势,提示两量表在评定精细运动方面吻合度较低。3正常儿组与高危儿组比较显示,高危儿6个月时总发育商、精细运动发育商、移动和抓握落后于正常儿组;提示高危儿精细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较粗大运动更加明显,单独使用BSID中的PDI有可能遗漏精细或单项粗大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4两量表在分级定性评定方面有显著差异,提示两量表在定性评定吻合度上可能不一致。建议对于高危儿组的婴儿同时使用两量表综合分析,以防漏诊和误诊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