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光子器件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105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纳光子学是一门研究在微纳尺度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光的产生、传输、调控、探测和传感等方面的学科。本论文针对微纳光子学中的两种器件:集成金属纳米天线和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腔体结构进行了性能研究和结构设计。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分析了表面等离激元的相关原理和产生机制,介绍了对球状纳米颗粒适用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对于其他几何形状的纳米颗粒,介绍了离散偶极子近似和时域有限差分两种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波导衰逝波,根据波导光谱学理论,得到集成金属纳米天线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消光光谱。其次,使用仿真软件FDTD Solutions对集成交叉领结纳米天线的光学特性进行讨论。分析了集成水平领结纳米天线的偶极等离子体共振及其灵敏度特性,分析了集成垂直领结纳米天线的最大局域场增强特性,分析得出了集成交叉领结纳米天线的可调偶极等离子体共振波长和可调最大局域场增强的结论,分析了共振波长的灵敏度,并考虑了加工误差对集成纳米天线可调性能的影响。接着,介绍了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介绍了超导纳米线的蜿蜒曲折几何结构、工作过程和器件材料,分析了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性能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详细描述了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系统集成方案的三个模块:单光子探测模块、电气模块和光学模块。最后,设计了简化布拉格反射镜:6个周期的布拉格反射镜与单层金属薄膜层构成的腔体结构,来增强超导纳米线Nb N的吸收效率,分析了Nb N结构对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吸收效率和偏振消光比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Nb N结构:宽度75nm、厚度8nm、周期125nm,并且通过引入高折射率Si介质薄膜,大大降低了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偏振消光比。
其他文献
2014年以来,随着东北经济失速,东北人口持续加速外流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为解决人口外流带来的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经济学和人口学领域的学者们开展了大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贿赂犯罪方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出现了大量以交易方式进行贿赂腐蚀国家工作人员的现象。由于交易型受贿犯罪较为隐蔽,而且交易手段不断翻新,严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交互动、社交交流的持续性缺陷,及行为模式、兴趣活动的重复性、受限性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American Psychia
糖尿病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并会伴有多种并发症。血糖(葡萄糖)的检测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疗,但传统的血糖检测需要采集血液样本,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其在血糖检测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近红外光谱中往往存在着大量无信息波长甚至是噪声波长,会干扰到血糖浓度的测量并增加建模的计算量,因此选择葡萄糖特定吸收的波长可以有效滤除噪声干扰并减少建模计算量。波长优选是近红外
本文基于1970—2016年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ECP/NCAR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台风联合警报中心的best-track热带气旋(TC)资料,使用广义平衡反馈(GEFA)方法和ECHAM4模式,研究了各海盆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强El Ni?o衰减年西北太平洋TC生成及大尺度环流变化的可能影响。根据强El Ni?o事件持续时间的差异将强El Ni?o事件分为一般强El Ni?o和特殊强E
2018年,“于某某反杀案”因在正当防卫的认定上存在巨大争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昆山警方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并商请检方提前介入,确认于某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而关于正当防
锂空气电池因其具备高理论比能量、环境友好等优势而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效储能设备,但其实用化研究进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电池容量低、极化严重、电解质分解、金属锂枝晶及循环寿命低等。本论文以开发新型电解质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电解质与金属锂负极的界面特性及作用效果,同时考察其在Li-O_2电池中的电化学稳定性。首先,以长链四乙二醇二甲醚(TEGDME)和环醚1,4-二氧六环(DX)作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表明我国的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的禁毒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但不可否认贩卖毒品罪仍然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罪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明确提出过“小品是演员的基础工作”。舞台上的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而“人物小品”是行之有效的“动作的组织与选择”的方法,它作用于演员的内外部动作。不仅可以帮助演员自身更好、更快的接近剧本中的角色,在逻辑、动作以及语言在合乎剧作家思想和剧本所提供的线索的要求下来分析角色和创造角色,从而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欧洲法院在2014年的一份判决中正式确认了在某些法定情况下,当个人信息被发布在网络上时,该信息的主体可以请求搜索引擎运营商运用技术手段隐藏相关含有个人信息的网络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