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徽州谱序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zhenze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迁的时期。这一时期,西方社会思潮逐步深入中国内地,徽州地区亦随之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在多种文本上都有所体现,其中就包括家谱。宋代之后,徽州区域内家谱编纂从未断绝,成为体现徽州宗族社会的范本。透过谱牒文献,特别是其中具有统领作用的谱序,可以探求各时期地方家族与社会的时代变迁,以及地方知识群体在思想上的转变。民国徽州家谱所载当时谱序,同样具备上述特质。本文以笔者所收集民国徽州谱序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民国徽州谱序的现存状况、撰写作者群体、主要内容变迁等方面着手,探析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动荡及变迁在徽州谱序中的反映,兼及民国徽州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此外,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徽州家谱谱序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在民国时期,徽州谱序的撰写已然出现新动向,主要原因在于新式人物的出现使得谱序的撰写逐渐脱离传统的撰修理念,同时徽州社会本身又面临致使传统社会崩解的西方思想的冲击,乃至于在国家民族危机的背景下,利用谱序撰述来追求新形势下的家国一体。以此来看,民国时期的徽州谱序撰写已然出现不同的撰述思想,这是社会变迁情形下的一种独特体现。
其他文献
通过对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现状的调研发现,传统避险车道存在长度不够、坡度过陡、易发生避险车道内追尾等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地貌条件的变坡式避险
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提高文化艺术对外传播效率,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所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这其中涉及传播的方式、渠道、内容、展现形式,更涉及国际
中图版高地理教材设置了大量辅助教学栏目,使教材知识体系形成完整链条,环环相扣,体现新课程改革对教材、教师、学生的基本要求,能扩充学科知识、进行能力培养。 A large nu
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并建立新的独立的民族共和国后,苏联的后继者俄罗斯就失去了对中亚事务的影响力。苏联解体后的十年内,俄罗斯受美国政策影响,对中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管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多数企业通过采用成熟的软件公司的产品,再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加以改造,使之成为适用于本企业的管理软件。SAP软件就是一类在全球广泛应用的管理软
本文介绍一种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所构成的智能化动态轨道衡。重点叙述系统和硬件配置和系统软件的设计。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对君子兰叶片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 采用MS+NAA 2.0mg/l + 2,4-D 4.0mg/l + BA 2.0mg/l+ 糖 5% 培养基,叶片正面向下的接种方式对君子兰叶片进
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解析了创新联盟互动机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问题。研究结果发现,知识整合能力在创新联盟互动机制与创新绩效关系间起着中介作用,而知识吸收能力则
通过水热法以TiO2为原料合成了钛酸纳米管(TNTs),研究了Cd(Ⅱ)、Zn(Ⅱ)、Cu(Ⅱ)和Cr(Ⅲ)4种重金属在TNTs上的吸附行为,以及TNTs中钠含量对重金属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南戏存在着大量调笑逗乐的谐谑表演内容,与西方民间诙谐文化有着较大差异,但从狂欢性笑文化的角度观察,仍不难发现共通契合之处。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运用“狂欢化”理论的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