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焦点视角下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主动创新行为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wa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处在全员创新的时代背景中,创新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瞬息万变的商业机遇使组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情境要求员工能够快速做出反应。换而言之,组织期望员工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发地革新工作方法、流程,从而能够更高效的完成任务,这就是组织所期望的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然而,组织提出创新的要求就必然会让员工产生压力,压力是员工必须应对的问题。压力二维结构认为,组织中压力可以区分为挑战性压力源与阻碍性压力源,调节焦点视角下不同的调节焦点倾向是如何影响员工应对压力并对主动创新行为产生何种影响,是组织需要重视的问题。研究证实,员工创新行为受到工作特征影响如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如何实现更多的主动性行为从而带来更多的创新,减少阻碍性压力源对创新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作重塑的最典型的行为特征-主动性,其实质是员工自发地重新审视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关系,根据个人特质、偏好获得工作要求和资源相契合,从而增加员工工作投入,而工作投入被证实是有利于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然而,这种主动性行为不仅仅会受到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影响,还会受到调节焦点的影响。因此,不同的调节焦点是如何影响个体在应对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所采取的措施?而不同调节焦点的工作重塑行为对员工主动创新行为会产生何种影响?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双元压力对主动创新行为作用机制,从调节焦点视角构建本文研究模型。根据调节焦点理论,基于压力的二维模型即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引入促进定向工作重塑和预防定向工作重塑作为中介变量,将组织实施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作为调节变量,建立研究模型。研究认为,个体在应对挑战性压力源时受到促进调节焦点的驱动力影响会采取促进定向工作重塑的方式,这种主动性行为能够进一步影响员工主动创新行为;而个体在应对阻碍性压力源时受到预防焦点的驱动力的影响会采取预防定向工作重塑的方式,这种主动行为反而会减少员工主动创新。本文研究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会调节了挑战性压力源和促进定向工作重塑之间的正向关系。通过对湖北、广州、哈尔滨、成都等地区的343个来自各个组织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AMOS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检验变量间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挑战性压力通过促进定向工作重塑与主动创新行为正相关,阻碍性压力通过预防定向工作重塑与主动创新行为负相关,高绩效工作系统强化挑战性压力源和促进定向工作重塑之间的正向关系。本文从调节焦点视角推进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主动创新行为之间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为主动创新行为的研究提供新视角,也拓展促进定向工作重塑和预防定向工作重塑的结果变量。此外,本文从管理实践角度提出了组织管理建议。首先,我们研究表明组织和管理者要识别不同的调节焦点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引导员工形成促进定向调节焦点减少预防定向调节焦点,创造一个支持性氛围帮助员工进行促进定向工作重塑。其次,重视组织的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管理实践,特别是要让员工感知到高绩效管理系统的双赢的效应,组织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关心员工的氛围,从而能够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减少负面效应。
其他文献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这两者之间,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由选择。近年来,不少已经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倾向于选择居民医保,导致职工医保的断保现象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特别是疫情背景下,灵活就业群体在扩大,这个断保现象将不利于职工医保的平稳运行。因此本文围绕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医保断保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尝试从两个理论角度解释断保行为,即逆向选择和参考依
学位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退休政策调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个人角度看,退休作为人生生命历程的一件大事,不可避免地会对个人生活产生影响。现有研究大多关注退休对个人健康,医疗服务利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关注不够。2002年世界老龄大会把社会参与列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内容。因此,研究退休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对于制定合理的退休政策和老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G
学位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失能老人的照护及医疗服务利用问题为我国老年照护体系及医疗服务体系带来巨大挑战。失能老人就医障碍普遍存在,如经济困难、无人陪护、交通不便等,从而导致失能老人医疗服务利用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小病恶化,大病放弃。而家庭照护目前仍作为我国失能老人主要照护方式,家庭照护者对提升老年人医疗服务可及性、释放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积极影响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对于改
学位
灾难性医疗支出是衡量医疗支出负担的重要指标,个体一旦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大额的医疗费用会导致个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甚至举债、变卖家产,极易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医疗费用分担的重要机制,但鉴于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仍然有限,人民群众的大病医疗负担仍然较重。我国于2012年我国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后文简称《指导意见》)
学位
发展普惠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重要指示,体现国家对养老服务事业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家庭呈现“倒金字塔式”的核心化组合模式,逐渐无法承担养老功能,社会化养老服务补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的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利用程度并不高,经济基础也是决定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的先决条件,养老金是城市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鲜有学者从养老金视角分析老年人社会化养老服务利用程度不高的问
学位
21世纪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设备及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显著提高,然而矛盾的是老年人群体的健康水平并没有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而上升,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医疗保险对居民在患病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这可能影响个体患病后的就医行为及医疗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说,医疗保险会通过医疗服务利用影响个体预期寿命和死亡风险。因此,关注医疗保险的健康保护作用,从医疗保险的视角出发去探
学位
2020年3月国务院提出全面做实医保地市级统筹,鼓励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进医保省级统筹。一方面,提高医保统筹层次扩大了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空间,免去了异地转诊和报销等一系列手续,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就医机构选择范围的扩大,可能导致患者涌向更高级别的医院就医,与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相违背。本文旨在探究医保统筹层次对退休职工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分析政策对于不同收入和不同健康的退休职
学位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速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中等收入群体逐渐扩大,并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解决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伴随着城镇化和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城镇老年群体规模逐渐扩大,其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必将影响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
学位
我国自2000年就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这20年间,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了8.4%,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依然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面临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社会现实问题。作为中老年父母,在面对年轻一代子女职业生涯发展与孩童照护需求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时,他们往往更偏向于承担起家庭中照看孙子女辈的担当和责任。诚然,在社会托幼成本较高的现实生活中,需要探讨在当前我
学位
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新常态,不再单纯强调经济增速,而是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追求更加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创业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其一方面能激发人们的创新潜力,给经济增长带来活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就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产业转型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然而,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较强,个人及其家庭面临的养老、医疗和失业风险等背景风险,都可能会影响其最终的创业决策。相应地,在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