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制度是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了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为老年人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大部分地区运行状况良好,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深化,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变化,参保人员跨越地区流动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大量农民工跨省流动就业,逐渐暴露出了基本养老保险体制中关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的问题。流动就业者的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难以顺利转移的根源在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大部分地区的统筹层次还停留在市级甚至县级,统筹水平千差万别,资金各自独立,互不往来;其次,我国一直未能出台《社会保险法》,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执行没有形成法律依据;再次,我国财政分灶吃饭,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存在利益分割,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户籍制度本身缺陷的制约,使得养老保险关系及资金的转移成了一个矛盾重重的历史性难题。对此,论文从几个方面对解决养老保险转移的这个顽疾进行了对策分析和措施建议。首先分析了我国近期出台的针对养老保险转移问题的法规和办法,肯定其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提出还不尽人意之处。然后结合欧盟成员国实行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经验分析,汇总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对我国养老保险异地转移困难提出了若干建议:肯定养老保险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全国统筹,首先争取一年内实现省级统筹,在过渡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段计算”、个人账户与部分统筹账户资金“双转移”、调整缴费比例等方法,作为解决流动人口跨越统筹区域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暂行方法。同时,也根据对国家已出台的相关法规的不足之处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并分析这些解决方案的优点缺点和可行之处。论文希望通过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养老保险以及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实现便利的“全国联网”,到那时,劳动者只要手持社会保障“一卡通”,就可以不受地区、户籍的限制,在国内的任何地方顺利的办理参保、转移手续,退休后也能够方便的享受养老保险制度所提供的服务和回报,这才是社会保障体系所应该起到的“保护伞”和“最后一道安全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