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运动与青海社会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至1960年,这三年的“大跃进”运动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误。青海省在这次运动中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和曲折。就青海“大跃进”运动的发展深入研究,对推动青海省地方当时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此,从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视角下来研究青海“大跃进”运动,总结经验教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青海实际,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引言是对本篇文章进行概述,内容包括选题原因,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主要叙述了“大跃进”运动在全国的发动的原因以及发展。形成原因包括国内和国外两种,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第二章主要就青海省“大跃进”运动进行了分析,青海对“大跃进”运动的贯彻,包括: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贯彻,大炼钢铁在青海的贯彻,以及大跃进运动中青海“以开荒为纲”产生及发展。这些政策方针的贯彻,正是因为青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影响。  第三章就青海“大跃进”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经过三年的“大跃进”运动,青海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造成了一些严重的后果,表现在对青海经济的重大危害以及对于牧业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章第二部分就青海省“大跃进”运动进行了深刻反思而得到历史启示,通过对青海“大跃进”运动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也正是研究“大跃进”运动带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对于我们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起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全面发展经济,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其他文献
我国《刑法》第25条对共同犯罪采取了极为简要的规定方式,而正是这简单明了的法条规定,给刑事司法实践与刑法理论研究带来极大的挑战:何为“共同”、何为“共同故意”、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