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RcsAB对菌株超粘性与生物膜的影响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转录调控子RcsAB对菌株超粘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肺炎克雷伯菌rcsA、rcs B及rcsAB基因缺失的无痕突变株和对应的回补株,对其菌株超粘性和生物膜表型进行测定,期间以野生株作为对照,分析RcsAB在菌株超粘性和生物膜形成中的功能。方法首先构建突变株Δrcs A、ΔrcsB和ΔrcsAB,PCR扩增rcsA、rcsB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片段,克隆到质粒p KO3-Km上,将重组质粒导入肺炎克雷伯菌NTUH-K2044中,经同源重组后筛选得到无痕突变株。然后构建回补株,扩增rcsA、rcsB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pBAD33上,将重组质粒导入相应突变株,得到回补株。粘度实验测定野生株、突变株、回补株的超粘性。用结晶紫染色的方法测定菌体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成功构建rcsA、rcsB基因缺失的无痕突变株Δrcs A、ΔrcsB、ΔrcsAB和回补株C-ΔrcsA、C-ΔrcsB、C-rcsA-ΔrcsAB、C-rcsB-ΔrcsAB。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超粘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均减弱。回补株C-ΔrcsB回补表型介于野生株突变株之间,其他回补表型不明显。结论转录调控子RcsAB对肺炎克雷伯菌超粘性和生物膜形成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刚开张时,我们班的“美食林”是生意最火爆的地方,每次游戏一开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挤”到那儿去。但是好景不长,光顾“美食林”的人越来越少了。近来,“美食林”的生意又好起来了。“玩转”,皆源于在教师支持下的孩子们的机灵与智慧。  镜头一:“美食林”首发“优惠券、贵宾卡”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在尽情地游戏着,当我走到“美食林”时,发现老板东东一个人坐在饭店里愁眉不展,生意很是冷清。看见我走过去后马上
数学教育在幼师学校的处境非常尴尬,在幼师的教学课时安排及资源配置中普遍存在重艺体轻文化情况。在文化课中自然学科教学相对人文学科教学又处在次要位置,因此数学学科在课时安排上往往是尽量压缩课时量。再者,幼师学生绝大多数为女生,性别特点决定了幼师学生对唱歌、跳舞、画画等技能型课程比较感兴趣。而数学学科比较枯燥,再加上学生们数学基础不好,因而幼师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就要求对幼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种从心灵出发,到达心灵深处的美育活动。音乐美育即音乐审美教育。就教育的本质来讲,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以及较强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完善学生人格、和谐身心发展、培育高尚情操、积蓄优秀品质等方面均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内化效果。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师音乐教育,它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发育的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因而,在幼师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树
“责任意识”是各个时期每个领域恒久的话题,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领域常用的概念.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格养成乃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出的责任意识的缺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一句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往往忽视了动手能力的锻炼。而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最应该做的,就是变单纯的灌输知识为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幼儿正处于创造力萌芽阶段。他们既好奇,又好问,还好动,有着强烈的创造欲。这时候,如果家长及时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发展他们的创造欲,就可以为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创造型人才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保育员队伍的建设。保育员是幼儿园和托儿所的重要工作人员,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调动保育员工作的积极性十分重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只有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才能实施体、智、德、美全面教育,才能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也可见幼儿园的保育与教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次指出新时代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对教学团队的需求,最后针对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提出相应的
针对性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Targeted crop production problems, analyze the causes and propose solutions.
Local diversity AdaBoost support vector machine(LDAB-SVM) is proposed for large scale dataset classification problems.The training dataset is split into several
研究背景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使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作用的辐射,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及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机体受电离辐射后可诱导辐射生物学效应,小剂量的电离辐射能引起兴奋性效应和适应性反应,而大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机体时将引起机体损伤甚至死亡。为了减轻或缓解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人们期盼一种简单有效的电离辐射防护方法,因此,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高效低毒的电离辐射防护药物,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